基于因子分析的四川各市(州)经济发展评价

时间:2022-09-15 08:12:22

基于因子分析的四川各市(州)经济发展评价

摘要:文章采用四川省经济发展中的十项指标构建了评价体系,并基于因子分析的方法结合SPSS软件得到了三个主因子,由此给出各市州的经济发展排名,分析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因子分析;四川;经济;评价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各市州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各市州的综合经济实力,找出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深层次分析其原因,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是当前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利用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四川各市州经济发展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的选取

由于经济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选择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其覆盖面和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系统正确的描述四川各市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共选取了10个指标,分别是:平均工资X1(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X2(人),固定资产投资X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6(亿元),公路总里程X7(公里),法人单位数X8(个),卫生机构人员数X9(人),公路旅客周转量X10(万人公里),利用它们建立评价模型(具体数据来源于《2011年四川统计年鉴》,限于篇幅,此处略去)。

(二)因子分析的过程

所选取的经济数据在带来现象有关信息的同时,也给数据分析带来了一些困难;另外,这众多的经济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有一部分可能是重复的。因子分析就是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或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多个变量减少为少数几个潜在的高度概括大量数据中信息的因子。利用SPSS软件计算,从相关系数矩阵表可以看出多数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根据选取的实际数据,结合因子分析的方法原理,可以得到总方差分解表(见表1),由此得到了相关系数矩阵的全部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未经旋转提取因子的载荷平方和等信息。

由于相关系数矩阵中有三个最大的特征值分别为6.949、1.445和1.164,且累计贡献率已达95.583%,故提取三个公共因子F1、F2、F3

(三)因子解释

从因子的协方差阵可以看出,所得的三个因子线性无关,达到了因子分析的目的,进一步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可以发现:

第一个公因子F1的方差贡献率最大,为69.488%,并且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法人单位数”、“卫生机构人员数”、“公路旅客周转量”七个指标上载荷大,该因子主要反映了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第二个公因子F2的方差贡献率为14.452%,在“平均工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载荷较大,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第三个公因子F3的方差贡献率为1.164%,在“公路总里程”上载荷最大,反映了各城市的交通发展水平。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我们可以将公共因子表示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从而得到各市州的三个公共因子的得分。

F1=-0.131X1+0.185X2+0.142X3+0.137X4+0.082X5+0.129X6-0.084X7+0.145X8+0.155X9+0.14X10

F2=0.623X1-0.151X2+0.049X3+0.095X4+0.398X5-0.288X6+0.063X7-0.008X8-0.048X9+0.032X10

F1=0.21X1-0.096X2-0.023X3-0.06X4-0.378X5+0.238X6+0.761X7+0.028X8+0.015X9+0.02X10

求出三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并将其作为三个因子的权重系数,然后对各市州的三个因子加权求和,可以得到最后所需的经济发展评价得分=0.727F1+0.1512F2+0.1218F3,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到四川21个市州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得分及排序(见表3)。

二、结论分析和建议

成都经济水平遥遥领先与其他城市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四川的省会,成都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取得了巨大成就,还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有20余家落户成都。2011年,全市实现GDP6854.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2%,实现进出口总额379.1亿美元,增长53.9%,地方财政收入680.7亿元,增长3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6亿元,增长1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3亿元,增长18.4%,这些数据在中国同类城市中均位居前列,也基本可以看出成都经济整体规模和良好发展态势。紧随其后的是绵阳,作为四川最重要的工业城市,绵阳是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西部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现有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以冶金机械、材料、化工、食品等产业为支撑的完备现代工业体系。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一个资源十分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的地区,其富甲天下的水能资源,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农业资源,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为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增加了重重的砝码。排名居中的泸州、达州、资阳、乐山等市依靠自身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动力,但与成都、绵阳等城市的差距较大,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排名靠后的阿坝、巴中、雅安由于缺乏支柱性产业,地理位置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经济发展迟迟不能上去,交通发展比较滞后,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偏低,基础薄弱。

因此,根据分析结果,要进一步发展四川的经济,就应该整合资源打造以成都为主体的特色经济区,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积极利用成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地位优势,打造成都平原经济圈,带动德阳、资阳、乐山等地区的发展。利用绵阳的工业产业优势,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强同周围地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大幅度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使该地区的经济向更高的阶段迈进,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庆.管理统计[M].科学出版社,2002.

2.(美)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得.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陈川.广西各市2010年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分析――基于因子分析结果[J].现代经济信息,2011(21).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视域中的合作 下一篇:重庆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