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是治疗而非一般按摩

时间:2022-09-15 07:23:18

推拿是治疗而非一般按摩

《科学生活》:推拿,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中医的一部分。讲到治疗,大多人会想起针灸而不是推拿。推拿有怎样的发展历史?推拿什么时候被认为是中医的一部分呢?

纪主任:推拿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N”等。“推拿”一词最早见于明代万全的《幼科发挥》,明代钱汝明在《秘传推拿妙诀・序》中指出:“推拿一道,古曰按摩,上世治婴赤以指代针之法也”。据《史记》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石F引,案N毒熨。”秦汉时期的中医学著作《素问・血气形志》记载:“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醴药。”可见推拿作为治疗手法开始之早。

推拿的起源可能萌芽于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在原始社会中,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病痛和损伤,往往会用手不自觉地抚摸、敲打感觉疼痛的部位,有时这种方法能使疼痛减轻,而后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就形成了推拿医学,并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科学生活》:推拿的理论是否和针灸一样呢?不使用其他工具的推拿是怎么起到治病的效果的呢?

纪主任:无论是针灸还是推拿,其理论根据都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只不过,在治疗方法上,推拿与针灸有所区别,针灸有针刺法与灸法,推拿主要是通过医生的手法作用于特定治疗部位而产生相应作用。

推拿在中医基础理论应用方面,尤以经络腧穴为重。经络腧穴学是推拿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尤其是经络学中的“经筋”和“皮部”以及十四经穴和一些小儿特定穴,同时结合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理论,通过选用合适的手法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其实“推拿不使用其他工具”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针对不同的患者及不同的病症,在治疗手法的选择上,有时会借助一些工具来加强作用。如棒击法,主要针对肢体麻木不仁、风湿痹痛等症,通过桑枝棒击打施术部位,起到宣通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

《科学生活》:推拿是怎么起到治病的作用的呢?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

纪主任:除去工具不谈,仅医生推拿的手法而言,推拿所用的手法关键并不是施加力的大小,即用的力是否重,而是通过医生手法操作以后产生“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力渗透到患处,起到治疗的作用。对于患处使用过大的力度,对患处组织还是有损害的。

推拿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与推拿本身的作用原理相关,通过手法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从而对人体的各种机能产生影响。推拿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能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及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推拿手法作用于筋骨关节,通过力学的直接刺激,纠正骨错缝、筋出槽等,达到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目的。

推拿的临床治疗范围较广,涵盖了骨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等病症,对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疾病种类涵盖了临床各学科。推拿在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时,主要基于中医脏腑理论、经络学说等理论;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时,主要基于生理学、病理学和解剖学等理论;而治疗儿科疾病时则是基于小儿推拿的独特理论指导的。

虽然推拿临床应用广泛,但并非所有病症运用推拿都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疾病产生的不同病理阶段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无效及运用推拿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病症需加以注意及避免。

《科学生活》:现在大多数白领都有颈椎、腰椎的不适,正规医院推拿科是如何诊断与治疗的呢?要治疗多久呢?

纪主任:我们讲需要诊断一种疾病,必须有严格的评判标准。通过询问患者相关临床的发病经过,针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查体,并且需要有实验室或影像学的诊断等资料,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判断来明确疾病的诊断。不能简单地仅仅根据患者的主诉或一张报告就随意下结论作断。

以白领主诉颈椎、腰椎的不适为例。应先了解发生不适的部位的具体情况,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及有无相关治疗等情况,然后应该进行相关的检查,结合影像资料的判断来明确有无颈椎病或腰椎相关疾病。人的脊柱是有一定的生理弧度的,由于颈椎、腰椎的生理特征加之活动度大,若是平时长期保持不良的姿势习惯,便容易导致脊柱及周围软组织的退变。当病变影响到周围的神经、脊髓或者局部肌肉紧张痉挛从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时才可以定义为颈椎病、腰椎病。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单单根据片子来看,还应多方面共同考虑。

总的来说,推拿检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了解患者的精神面貌、整体情况。其次,要询问一下患者有哪些不舒服。最后,针对不适的情况,进行诊断检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对象,诊断方法略有差异。

通过上述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再根据患者当时的症状、整体情况,若明确诊断,则可选择在推拿科进行治疗。在具体推拿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局部治疗结合远道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有些颈椎病患者来推拿科治疗时,疼痛难忍,无法进行直接颈椎部位的推拿,这时就可选择先进行远道取穴方法治疗,等局部肌肉紧张缓解后再进行后续治疗。根据患者每次的症状、个人情况,每次治疗的方式方法都可能不同。有不适要尽早治疗,每次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时长也不同,一般不超过20分钟。

建议患者不要以单纯治疗为目的来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配合做一些相应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发挥主动性,从改善平时的不良姿势习惯入手,减少发病次数,秉承预防为主的理念。

《科学生活》:我们在推拿时常常能听到“哒哒”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呢?

纪主任:推拿时发出声音,要看是在关节上还是在其他部位。若是手法作用于关节所产生的弹响,则是小关节之间位置调整时所产生的声响,一般提示手法整复的有效性。而在其他部位,比如推拿作用于一些肌肉的起止点时发出的声响可能是局部肌腱劳损钙化所致,是局部产生的病理变化,需进一步治疗。

《科学生活》:推拿也有很多种手法和类型吗?有“正骨”这种说法吗?

纪主任:推拿治疗的手法有很多种类,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对推拿手法的诸多分类方法。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将推拿手法分为六大类即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根据手法的力学特点可分为垂直用力手法、水平用力手法、对称用力手法、对抗用力手法和综合用力手法等;根据手法应用对象分类,有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根据手法动作的简繁程度分类有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和复式手法;根据推拿流派分类,有一指禅推拿手法、内功推拿手法和正骨推拿手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教科书分类法一般分为基本手法、复合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和小儿推拿手法。怎么用力也很有讲究,有水平力、对称力、对抗力、拔升力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又分不同的接触面,比如,掌根、大鱼际、小鱼际、全掌等,一般除去摩擦类手法,尤其是一些需要局部吸定在治疗部位上的手法,操作时不应对皮肤产生摩擦所以说,一般手法运用得当的推拿医生的手上是没有老茧的。

“正骨”是某些地方对运动关节类或脊柱推拿手法的一种别称,其本质也属于推拿手法治疗,对有些病情尤其是小关节紊乱的病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其神化。很多患者认为“正骨”非常高大上,可以将原来位置不好的关节、骨骼恢复到应该在的部位。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一些退行性疾病,是不可能通过“正骨”回到原来的位置的。通过推拿手法,将原来紊乱的小关节进行松动调整,可获得症状的缓解,但不能说得到治愈,因为手法治疗仅仅能够改变关节之间不良的位置,同时小关节的紊乱又有比较容易复发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腰突症、颈突症患者前来就诊时,希望医生通过推拿将原来突出的腰间盘“推进去”,而这在医学上是不可能的。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受到急性的外力作用或是长期的退变导致髓核的突出椎间盘突出,一旦形成便无法逆转,我们推拿医生所能够做的是通过手法的治疗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临床缓解的目的。

《科学生活》:推拿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吗?不正规的按摩会引起哪些可怕的后果?

纪主任:正规医院的推拿科医生是正规医科大学毕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等考试。

不正规的按摩由于没有相关的医学知识背景,如果手法运用不当,容易造成局部肌肉或关节的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科学生活》:网上、坊间,有很多如何缓解腰椎颈椎不适的说法,“颈椎不适不要睡枕头”“颈椎不适应该用毛巾垫在颈椎下”等“小知识”,这些正确吗?

纪主任:“颈椎不适不要睡枕头”“颈椎不适应该用毛巾垫在颈椎下”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正常的颈椎有一个凸向前的生理曲度,若是平躺时不垫枕头将会使得颈椎得不到应有的支撑,从而导致颈部两侧及肩部的肌肉紧张,颈椎本身得不到放松,便会进一步加剧颈椎的不适。若是将毛巾卷垫在颈椎下单单将颈椎抬高,短时间内颈椎受到支撑和牵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颈椎的不适,但是如果整晚将毛巾垫于颈椎下则会导致颈肩部肌肉的疲劳紧张,反而会加剧颈椎的不适感。这两种情况,颈椎都得不到休息。

那应该如何枕枕头呢?枕在后脑勺的位置,等于晚上也强迫自己的颈椎做抬头的姿势,这样会加速颈椎的劳损。正确的应该是,选择柔软、有弹性的枕头,一般高度应在一拳高,将枕后部、颈部与肩膀一起枕在枕头上,这样颈椎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撑,充分放松。

另外,颈椎不适的人平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的坐姿、卧姿等小细节。注意自己平时的习惯动作,不宜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调整自己的电脑、鼠标处在舒适、自然的姿势和位置,调整书桌和椅子的高低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上一篇:凝心聚力,打造传媒共同体 下一篇:灯浮标灯架结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