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时间:2022-09-15 07:13:29

浅谈错题资源有效利用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由此可见,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做错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采用合适、正确的方法对待错题,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摆脱困境,避免在学习中再犯类似的错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所以,在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时,有经验的教师和没有经验的教师的处理是有区别的,效果也是有差异的。有些教师在看到学生的错题时,往往是生气,批评学生;但有经验的却能够充分地利用错题出现的问题,演化成新的教育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这就是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模式,要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我们数学教师首先看到的不仅仅是对错,而是要更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热情,要在问题中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错误的根源,肯定学生的付出,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和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误受到批评,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就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而且,从新课改的要求来看,新课改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居于核心地位,我们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是来自学生自身的,特别是那些错误比较普遍的知识点更具代表性,它充分地表明了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我们教师若是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学生出错的地方,它们就会成为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同时,学生往往对自己出现问题的地方更加关注,解决错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类似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子。

如在学习“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0.97÷0.32=3……1。为了加强学生辨别错误的能力,我把这个问题改成判断题:0.97÷0.32=3……1(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当他们通过自己探讨得出结论后,我提出问题:“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个问题的呢?”学生汇报了三种判断方法:

1.验算法:0.32×3+1=1.96≠0.97,所以是错的。这是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通常的验算方法。

2.余数与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除数0.32大,说明是错的。

3.余数与被除数比较法:余数1比被除数0.97还大,显然也是错的。

接着,我再带着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出现偏差和错题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这一错题资源。利用错题为学生搭建探索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又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学到此应该延伸。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学生兴致盎然地学完了新知识后,我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颗篮球,先降价10%,再提价10%,现价与原价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当时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它的价格没变,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是价格降了,另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是价格升了,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期盼着我一槌定音。

究竟价格有没有变化呢?既然有学生提了不同意见,何不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让出现的问题转化成一种教学资源,由学生主动去探究呢?我微笑着对学生说:“请大家安静,刚才这颗篮球的价格究竟有没有变化呢,口说无凭,你们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过了两分多钟,有学生叫了起来:“老师,真的是降了!”“是降了!”声音越来越多。“你怎么知道它的价格降了呢?能跟大家说说吗?”我指名第一个说价格降了的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小组假设篮球原价是100元,降价10%后是90元,再提价10%,也就是90的10%即9元,现价变成99元,与原价相比是降了。”这道看似极为普通的题,通过这样的探究,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利用错题资源,再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学”激情有劲。同时,教师通过错题记录,归纳总结,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轻松有效。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去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满足情感和事理上的双重阅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