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试水

时间:2022-09-15 06:39:36

12月初的《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为银行间市场增加了一个新的货币市场工具。央行首批允许9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国开行试点发行同业存单。

央行将同业存单定位为“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市场上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是一种货币市场工具”。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博士据此认为同业存单为一种定期存款凭证,计入一般性存款,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同时计入贷存比的分母。而其他人士则认为同业存单是一种同业间的负债工具,更接近于同业存放,不会计入一般性存款,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也不会计入贷存比的分母。

如果同业存单被计入一般性存款,其等同于可流通的协议存款。如果不被计入一般性存款,则等同于可流通的同业间的存拆放。因此,同业存单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负债的可流通特性。由于买入方可随时在银行间市场上交易,以及作为回购交易标的物,且风险权重较低(20%-25%),预计同业存单的流动性将会较好,其利率很有可能将低于完全依赖于一对一议价交易,且不可流通的协议存款或同业间存拆放。

考虑到目前银行的现状,法定贷存比75%的压力并不是非常大,反而是央行给定的当年每家银行的贷款额度几近用完,很难继续放贷。因此,如果发行同业存单不能有效提高银行在央行的贷款额度,它的推出并不会改变目前贷款困难的情形,只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同业间的流动性工具,有利于流动性管理。

目前金融机构间互相存拆放和回购的量非常庞大,规模约有20万亿元的级别。而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未到期的存拆放和质押式回购又无法及时变现用于弥补短期流动性的缺口,因此银行将会选择保留更多超额准备金以应对2013年以来频出的“钱荒”。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在货币市场流动性稍有紧张迹象时,大家都只进不出,市场流动性进一步紧张,产生强烈的正反馈效应。债券虽然是市场上可即时变现的工具,但是期限通常较长,流动性稍充足的买家也会对往后一段时间的流动性情况有所顾虑,接手的意愿不强,或者因为久期较长而折价较大,卖方为获得流动性付出的代价过高。而通过引入期限较短的同业存单,能够补上1个月至1年期限这段同业短期拆借和债券市场之间的空白。即使卖方因为流动性困难,难以从银行间市场上拆借到资金,只需变现久期较短的同业存单,或发行新的同业存单即可,代价有限。此外,由于同业拆借和回购的成交期限集中在1天与1周,1个月以上期限品种的成交量偏少,形成的利率曲线权威性不够强。同时,LPR是1年期的,债券则期限更长。从1个月至1年期限的市场利率比较薄弱,通过引入同业存单可以增大从1个月至1年期限品种的交易量,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市场利率曲线。

央行推出同业存单的另一个目的是,为将来面向大众发行的可转让存单做准备。金融行业管制的放开遵循的原则是先大额后小额,先机构后个人。要真正放开对一般性存款的利率管制,需要从大额存款和金融机构存款入手。目前,金融机构间的存款利率定价市场化,此次下沉至同业存单。下一步,或将存单发行对象的范围从金融机构拓展至更多客户,直至普通民众。

12月11日,工、建、农、中、国开行5家银行已经推出了各自的同业存单,除农业银行为招标发行外,其余4家均为报价发行,期限1到6个月,利率为5.22%-5.32%,略微低于同期限的SHIBOR,显示出同业存单相比同业拆借和回购有一定的流动性溢价。其余的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于12月13日发行各自的第一期同业存单。

上一篇:“老鼠仓”绝杀PE 下一篇:校门前的绿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