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带”与“拿来主义”

时间:2022-09-15 04:25:24

鲁迅先生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所以说,能拿的,我们为什么不拿?关键是怎样一个拿法!2005年,仅河南电视台一家举办类同“超女”的活动就有数个频道之多,都市频道的“超女”当然可算是嫡系,另外还有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经济生活频道的“梦想中国”、卫星频道的“少儿歌手大赛”、公共频道的“舞动中原”等。这里说类同,是从比赛的赛制安排来说的,从海选到晋级,从各省(赛区)到全国,这也是这类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从效果来看,除身为嫡系的都市频道的“超女”外,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可算把“拿来主义”做得较好的一个。

我们可以暂且把此类栏目成功的公式归结为:

成功=大众化+原生态+商业化运作(炒作)

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新声带”“拿来”之成果。

大众化

“大众化”,其实是电视理论里面“参与、互动”更进一步的表述方式。这里所谓的“参与互动”不仅仅指普通民众作为制作方一员在栏目中参与,也指受众,即电视观众作为观众的参与。“超女”信奉的就是真正的大众参与,数以十万计的人直接参与栏目,而且是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少女,这么多人参与时,栏目本身就充满了不可控性,自然充满张力,为受众提供充分的话题去讨论(这还仅仅是大众化本身具有的提供话题功能,不包括制作方故意提供的话题),加上信息传播的“滚雪球”效应,火爆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与河南“超女”号称3万多人相比,“新声带”的直接参与人数在8000人左右,直接参与人数较少。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2004年“超女”既有的影响力;前期投入宣传的力度;两个频道自身的影响力和收视覆盖范围不同等。在诸多不利的条件下,“新声带”用一种方式作了弥补,实为“拿来”之高招:把海选和晋级赛的现场放到了受众能够进行零距离接触的地方――郑州市中环百货广场,用一个玻璃房标榜透明公正,吸引除选手以外的一般受众进行直接参与,这些受众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因人数问题而缺乏提供话题能力的可能性。《河南商报》网络版曾以“‘新声带’助推周边经济”为题,专门写到因围观观众很多,给周围的商场、饭店等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这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原生态

“原生态”,即最真实的没有经过加工的状态。纪录片、写实电影等都是这种类型。很多人喜欢看《动物世界》,无疑是被其原生态的东西所吸引。

“超女”在国家现有政策的允许下,充分用“原生态”的“真人秀”满足了受众的窥视欲,人们总以为“原生态”只有窥视才能得到,可是观众真的看到“原生态”了吗?答曰:这种“原生态”是经过电视手段进行加工过的,虽然这种加工是刻意为之,但因巧夺天工而了无痕迹。一个关键的原因便是,这种加工一开始便是以“原生态”的形式出现,蒙蔽了受众。举个例子:“超女”为世人所诟病最深的莫过于评委之点评,尖酸刻薄、挖苦讽刺多于善意的指导。这种行为让观众很看不惯,有人斥责为“踩着少女的尊严跳舞”,但是大多数人呢(甚至包括这些号称看不惯的人)骂过以后仍会津津有味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笑话。因此,很明显这种风格是制作方事先确定好的,因为它确实能提供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

其实从电视媒体的性质来讲,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实现真正的“原生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情况下电视只是模仿“原生态”或者制造“原生态”。在这一方面,“新声带”选择的是另一种加工方式。从频道的理念出发,定位于“温情”。评委的语言、语气、行动,现场工作人员各种各样故意为之的人文关怀等,都为活动营造出一种具有温馨氛围的“原生态”。这种“故意”的区别显然提供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这个从比赛时观众发的短信感言便可略见一斑。

商业化运作(炒作)

一个节目,或者叫一项活动,在全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没有各种媒体的推波助澜是不可想象的。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一个“传染机制”,或者叫“滚雪球效应”,即大众传播是以一个呈几何级数向上翻番的效率传播的,这为炒作提供了可供发挥的天堂。当一个“故事”提供了诸多“话题”之后,需要受众进行讨论才能引起轰动效应。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除电视媒体自身以外,还需要户外、报纸、网络等媒体配合。其中网络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超女”在新浪等多家知名网站开有专栏,并且各大论坛上讨论的话题更是层出不穷,这无疑为“超女”的火爆加上了一个很大的筹码。另外,活动本身的商业化运作促成2004年的冠军安又琪出唱片、季军张涵蕴拍广告等,制造了一系列话题,更为媒体增加了炒作的可能性。

相比而言,“新声带”在这方面吃了宿命的亏,当“故事”本身提供的“话题”有限时,应与其他媒体联合,加强主动炒作,让“新声带”不仅火爆郑州,而且要唱响全国。

当一种东西已经是“拿来”的时候,对其进行二次“拿来”,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幸的是,“新声带”做到了,而且做得不错,这也许是最值得所有为之付出过的工作人员欣慰和高兴的事情。而笔者也正是为此分析类似栏目(活动)最基本的几个元素,相信有了这些元素的存在,即使以后没有了“新声带”或“超女”,只要将它们和其他新元素加以糅合创新,一定会给中国电视界带来新的惊喜!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看春潮涌动 扬娱乐风帆 下一篇:“新声带”PK“超女”还要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