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鄂西土司制度的深化研究

时间:2022-09-15 03:48:44

关于鄂西土司制度的深化研究

摘要: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西南地区以及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管理制度。自土司制度产生的600多年里,一直对实行该制度的地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对土司制度的研究继续深入,并且取得一些丰硕的成果。本文重点研究了土司制度的基本概念,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以及深化鄂西土司制度的研究。

关键词:鄂西土司制度;深化研究;基本概念;影响

《思恩府志序》中提到土司制度起始于明朝,但是也有很多人说“元人其有焉”。近些年来对土司制度研究的持续深入,其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近年来随着举办土司遗址活动的活跃,人们开始把目光聚集在了土司制度上,其实,这是一种十分好的情况。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有一些文献把土司制度的概念出现了些许偏差,造成了很多人对土司制度不同的看法。所以,很有必要对土司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影响进一步研究。对土司制度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将土司制度更加的规范化,也让人们对土司制度有了详细的了解。

目前,我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开始对历史名词作出重新审定。目的是为了使当代社会人对这些历史名词有着一定的了解,人们在使用这些专业名词的时候有着一个相对稳定的认识。土司制度的基本概念的有很多,本文涉及了土官和土司,土职和土牟这些专业名词的解释和探讨。

一、 土司制度的基本概念

土司制度内包含着反映特定内容的专业名词。有些专业名词是很早之前就出现了,随着土司制度的出现而不断的丰富了其内涵。“土官”这项名词就属于这一类型。还有些专业名词是在土司制度出现之后出现的,有些一些是原来就存在的,还有一些是为土司制度设定的,“土司”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所以,就需要对“土官’、“土司”的内涵进一步解释,确定其规范的应用。许多专家对土官、土司的研究已经经过了很多时间,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定论。目前对土官、土司的内涵的争论的的焦点是:历史上对其内涵的解释很少,而且很多都是存在随意性的。

1.1土官和土司

土官最早出现在土司制度之前,其内涵有着几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土官是一种职位称呼,土官的职位主管水土。第二种,土官也是古代的官名,指的是司空,管理水利、营建之事,职位次于三公,与六卿相当。第三种,土官是土地神。这里几种解释都和土司制度中的土官无关。宋人洪迈在《渠阳蛮俗》中称“蛮酋自称曰官,谓其所部之长,曰都浚邦人称之曰土官”。这里的土官指的是酋长,这里面的土官已经和土司制度中的土官有了一些联系。元代的时候建立了土司制度,将酋长任命为是可以世袭的职位,沿用以前的称呼,所以也叫做土官。由此可见,土官一词的出现已久,并且还有不同的意思,直到土司制度的出现,土官一词被赋予新的涵义,成为了有政府任命的地方官,并且是可以世袭,被纳入了管制制度中。值得注意的是土官一词虽然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但是并没有完全摒弃了已有的内涵。所以,在一些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土官并不是全指土司制度里的,还有一些其他原来的涵义。土司制度里的土官在明代指的是朝廷在地方任命的官职,包括文官和武官。而元代的土司制度却没有文官和武官之分。

土司出现在土司制度建立的过程中,是明代设立的土官职位,这些地方行政机关属该管之土官,所以也有“土司”的称呼,指由土官管理的诸司。之后,土司还有别的涵义,指代其他的土官机关,包括土府、土州、土县等。所以,土司的第一个内涵就是指底层的行政机关。在其他的语境下,还可以指代地方管辖的地区。后来也出现了“土司收成”一词,指代的是管辖地区的收成。之后,随着年代的变化,土司也有了别的内涵,除了指代管辖地区之外,也指代具体土官。

1.2土职和土牟

“土职”一词主要指代的是官职的属性,类似于文官和武官等。土职的最早出现在《明史》中,有着职位称呼的意思,这也是土职最经常使用的涵义。关于土职的研究多出现在清代。土职多指代土司中的职位,比如土目等。这些职位并没有纳入兵部的记录,没有等级之分,这些都称呼为土职。一些有等级之分的官职常被称为土司,目的就是为了和土职分别开来。

“土牟”一词出现在土司制度之后,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文献中。《明熹宗实录》九卷中出现了土弁秦氏,指的是武职土司。关于土牟的研究文献不多,其内涵也是不断的变化,关于土牟的涵义主要有:低级武职土司、对低级武职土司有着轻视的意思、专指按绿营职衔等。

二、 土司制度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土司制度只在边疆地区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成为了应对邻邦的制度。土司制度在资源管理和税收等作出了改革,以及促使土军代替了正规军队,初步解决了南方少数民族资金困难和收益低的现状;历代实施的土司制度实现了“以夷制夷”的战略;土司制度的实施使南方少数民族的管理趋于制度化,其管理被纳入了行政管理制度中。此外,土司制度使少数民族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开始重视其教育的作用,发展出了很多正规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土司制度的实施有效的化解了南方少数民族的矛盾,使其相互牵制,有利于南方少数民族培养恭顺和巩固疆域的作用。

三、鄂西土司制度的深化研究

3.1深化资料整理

深化土司制度的研究首先要重视年代的研究,主要年代以元明清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可以扩充到唐代,向后可以扩展到民国时期。在这很长的历史中,存在着巨大的文献需要去整理,其中还存在着一部分的文献未被发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前进。研究土司制度必须要大量的、全面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样不仅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资料一定也会产生新的研究。深化资料的整理主要要包括一些正史、专史、地方史等。近些年来的资料整理多集中在中央和地方的资料,包括官书、文集、家谱等。在2012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的项目,目的是在五年内对元明清时代所有的有关土司制度的文献和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要求达到五百万字,这次是我国目前对土司制度研究最大的部级项目。这次项目的完成将会极大的推动我国土司制度研究的发展。

3.2拓展研究视野

土司制度涉及的方面很广,对其研究的方法也是比较复杂和繁琐的,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对土司制度的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传统的研究方法的流程包括分析、总结、演绎,其方法仍然适用于土司制度的研究。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要重注拓宽研究的视野,可以采取宏观、微观的不同视角去研究。宏观视角主要针对的是土司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土司制度相关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问题,土司制度在历史上的地位等;微观视角主要针对的是有关少数民族、地方区域方面的研究,或者是讨论某一地区土司制度的发展等。在研究土司制度的思路方面可以采取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横向角度主要针对的是在短时间内与之相关的因素,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明代的土官制度等;纵向角度主要针对的是长时间内和土司制度相关的问题演变,例如土司制度的兴衰历程。将横向和纵向角度相联合,极大程度上向人们展示了土司制度的发展兴衰,以及和土司制度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

对鄂西土司制度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将土司制度更加的规范化,而且也让人们对土司制度有了详细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对土司制度的深化研究不仅需要深化资料整理、拓展研究视野,更重要的是加强与海外学者间的交流和合作,把研究土司制度的问题提升到更高的一个阶段。(作者单位:湘西雅思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方铁. 西南疆域史研究综述[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4).

[2]方铁. 土司制度及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1).

[3]方铁. 40年来我国西南民族史研究情况综述[J]. 民族研究动态. 1990,(3)

[4]方铁. 西南边疆研究 60年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3).

上一篇:论老子的和谐思想 下一篇:雍正皇帝重佛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