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事诉讼调解的效力

时间:2022-09-15 02:41:04

浅谈民事诉讼调解的效力

【摘要】民事诉讼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就双方当事人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调解协议,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其争议即实体权利义务所达成的,并经人民法院批准通过的协议。

【关键词】民事诉讼;调解;效力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97-01

我国民事诉讼经过几十年的漫长实施过程,人民调解已经成为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但是,人民调解不具有司法性,不具有最终解决民事纠纷的性质,其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这一特点,决定了人民法院在受理民事案件的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调解案件的数量却在下降,从而造成调解的功能日趋下降。

对民事诉讼调解协议的认识,首先应给予肯定,在审判权与处分权发生冲突的时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应当强调当事人处分权的主导地位,使得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得到充分确认。但时,传统的人民调解制度逐渐显现出与现代社会的不相适应性。究竟如何评析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和调解协议的效力,本文拟从民事诉讼调解协议的积极意义和效力缺陷两方面来分析。

一、民事诉讼调解协议的积极意义

从实践角度看,调解的意义就在于贴近群众,无论是法院一方还是当事人一方,其诉讼方式和风细雨,符合中国以和为贵的优良传统,顺应了广大群众的愿望。最重要的是,调解协议免除了讼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定期调解纠纷,将可能酿成大纠纷的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稳定了社会基础,功不可没。具体说来,调解协议的积极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调解优于诉讼且不同于诉讼的地方,就是其给予当事人更多的可选择的利益并赋予当事人最大的自主选择的自由,这也是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从当事人的角度看,解决诉讼纠纷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费用以及造成的人际关系的损害,都可以以一纸调解协议而变得相对宽松和容易得多豍。当事人在追求合法权利得到维护时必须考虑其权利实现的实际可能性。当事人自己的最大利益只能是在其权衡何种利益之后的选择,调解协议正式这种选择的集中体现。

另外,调解制度本身也有助于当事人实现其所选择的利益,比如调解免费制度使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成本大大降低,调解程序的灵活性可使当事人避免因诉讼程序的确定性和不可逆性而带来的诉讼风险,调解者的热心劝导使纠纷双方当事人在保全人际关系和不伤“面子”的情况下解决纠纷,并可能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所以说,调解协议是切实维护当事人权利的宣言书,有助于实现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

人民调解制度体现了现代民主法制的精神,是司法民主的最形象的方式。诉讼调解成功后,双方签署调解协议,作为参与者,当事人被看作是直接参与司法的民主因素。

二、调解协议的不足和缺陷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宪法》、《民事诉讼法》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确定了人民调解的法律地位,相关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也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9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6条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应当履行;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任何一方可以请求基层人民政府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调解如有违背法律的,人民法院应予以纠正。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原有的有关解释,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反悔达成的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只能就原纠纷,法院也不会去判定调解协议是否合法,是否应当履行。这些规定使得人民调解协议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损害了人民调解的信誉,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不符合我国当初建立人民调解制度的初衷。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是指协议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实际影响和制约的能力。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当事人随意反悔,调解协议很容易成为一纸空文。这既对遵守协议的一方当事人不公平,也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举例子说,法院在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时,推到重做一次实体处理,将使调解协议的效力大打折扣,导致人民调解社会公信力下降。

由于调解协议的非强制性,产生的后果显而易见,一是削弱了人民调解制度的功能,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不明确、司法不支持,弱化了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二是导致了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工作量不堪重负。目前我国法院的受案、结案数量逐年攀升,一些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基层法院已经陷入了“诉讼爆炸”的泥潭中。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的剧增和司法资源的有限,带来的必然是民事纠纷解决的迟延和案件的积压,导致当事人打官司难,甚至有时得到的只能是“迟来的正义”和“粗糙的正义”豎。三是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增多,由于法院客观上力不从心,大量民事纠纷游离于法院之外,非规范的纠纷解决渠道随之滋生,诸如常见的“私人讨债公司”、“黑恶势力收债”等,容易酿成新的纠纷,给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了很大压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对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效力及司法确认做出了规定,对于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具有理论、立法和时间上的指导意义。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诉讼法中地位如此之重要,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质量、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注释:

豍初小燕.试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J].上海市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3).

豎徐永伟.关于提高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的思考和建议[J].基层司法行政,2008,(6).

上一篇:论刑法信赖原则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适用 下一篇:浅析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