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材的特点

时间:2022-09-15 02:02:25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材的特点

关于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行家们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归纳。这些归纳虽然给了语文教学以太多的启发,但总感觉到言未尽意。综观这套教材,我认为其基本特点似乎有下述五个方面:

一、教学要求――阶段性

所谓阶段,就是在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划分的段落。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基础知识”以及“思想教育”各方面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描述,这些要求通过教材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总揽初中语文教学的依据。从全套教材的总体构思来看,“阶段性”这一特点是十分突出的。

二、单元构建――综合性

所谓综合,就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特点的主要凸现是基本训练的统筹安排。就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基本训练是主体。第一阶段侧重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一般的语文能力;第二阶段着重训练记叙、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使第一阶段的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第三阶段着重进行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脚点在实际运用上。这种“总――分――合”的统筹安排基本上展示了它综合性特色的基本轮廓。

再是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初中全部教材共40多个单元,在表达方式的安排上异常活跃。在这些单元中,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各占6个单元,小说2个单元,戏剧1个单元, 文言文3个单元,古今诗词2个单元,其余多个单元均根据单元需要安排有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如第三册第一单元,这是一个融记叙、说明两种表达方式并由记叙文向说明文过渡的过渡性单元,其记叙和说明的对象都是桥。《中国石拱桥》着重说明了桥的特征和造桥的科学道理;《北京立交桥》侧重描述了桥的美丽风貌;《短文两篇》和《巴黎的桥》则以深情的笔触讲述了有关桥的故事。读了这个单元的课文,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关联与区别是不难把握的。

三、素质教育――全面性

九年义务教育是以培养“四有”公民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义务教材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具有国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整个义务教育中,语文是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在这套教材中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四、语言训练――科学性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任务的基本点就是理解和运用语言。其科学性主要在于:

1.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体以及语言与社会、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等。这套教材传授语言基础知识的渠道是多向的:有在教读课文之后分点介绍的,如语法知识;有列于单元集约之后的,如写作知识;有写成知识语文附录于课本之后的,如阅读知识;有点缀于注释之中的,如文学知识;有近似于知识卡片穿插于单元教材之中的,文史知识等。这样安排,其科学性是自不待言的。比如语法知识,栖身于教读课文的基本训练之中,做到了难点分散;综合于每册课本之末,相对集中。先分后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语言能力。即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语言教学的着力点是促成 学生将所拥有的语言基础知识转化成读写听说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吸收和表达两个方面,前者含读、听两项,后者含写、说两项。这套教材在语言能力训练的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而且均以语言基础知识为依托。《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的语言能力训练共18项,写的语言能力训练共13项,听的语言能力训练共7项,说的语言能力训练共8项。全套教材的语言能力训练都据此而循序渐进展开,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语言训练序列。

3.语言文化素养。语言与民族文化唇齿相依,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这套教材在课文中、在注释中、在卡片中、在知识短文里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语言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化知识在语言教学中虽然不是重点,但也不能忽略,适度开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华民族运用语言的心理和思维特征、审美情趣、民族品性,从而增进语言文化素养。

五、走向生活――导向性

贴向生活,是这套教材的显著特点。所选课文,其生活涉及古今中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按照教材构思,这套教材展示给学生的生活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人以及由人构成的各种事件,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历史事件等;二是事物的形态、性能、演化以及关于事物的道理,如自然景物、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科学世界、想象世界等;三是由各种生活引发的思想和情感,如有的论述改革,有的论述理想,有的论述做人,有的论述做学问等。以上内容虽然不是学生走向生活的全部,却揭示了这些未来社会的主人们的生活走向。语文必须贴向生活,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语文是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它既是人们思维的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它还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用语言来反映和服务千变万化的生活,是语文所特的的功能;语文一旦离开热火朝天的现实生活,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活力。

这套教材的导向性就在这里: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走向生活。语文训练绝对不能同生活相隔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生活的主人。就像力大无穷的泰森一样,当他双足紧贴地面的时候,他就战无不胜;一旦他的双足离开地面,他的力量就会倏然消失,不堪一击。

上一篇: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发病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门诊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