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龟兹石窟的外来文化影响

时间:2022-09-15 01:35:18

浅谈龟兹石窟的外来文化影响

摘 要:西域的龟兹古国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连接着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随着丝绸之路的繁盛,古印度、希腊、伊朗、汉唐等外来文化涌入龟兹地区,对龟兹地区的本地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方法,介绍了克孜尔14窟中外来文化影响因素,展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下散发独特魅力的龟兹文化。

关键词:龟兹;文化交流

班固所撰的《前汉书·西域传》中记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东至都护治所乌垒城三百五十里。”龟兹国,这一遥远而神秘的国度,第一次详尽的被记录在中原地区的文献里。龟兹古国,以库车县为中心,东起轮台,西邻巴楚,北依天山山脉,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咽喉部位,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龟兹拥有着东西方多种文化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复合型文化结构,这种东西合璧,灿烂辉煌的龟兹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拥有着独特的位置。

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明屋塔格山断崖上。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废至于公元8-9世纪,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以壁画闻名于世,其拥有丰富的壁画题材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德国探险家勒库克曾经称赞说,克孜尔石窟的壁画是他们“在中亚任何地方所能找到的最优美的壁画”。克孜尔14窟是龟兹石窟中壁画保存较为完好,典型的龟兹风格,外来文化影响因素较为明显。

1 印度文化的影响

由于地域原因,古印度很早就和龟兹有过很密切的关系。至少在公元2世纪时佛教传入龟兹地区,并在此繁盛起来。佛教艺术也从而传入龟兹地区,从龟兹石窟来看壁画题材,佛传故事、因缘故事、本生故事从数量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克孜尔14窟的东西两侧壁共绘有16幅佛传故事,券顶部均会有本生故事,现残存18幅。印度的巴尔胡特大塔和桑奇第一塔中都存在佛传故事,而最早以本生故事为艺术题材是巴尔胡特大塔,其柱的贯石面和立石面上均有佛本生故事浮雕。本生故事还是后期建立的阿旃陀石窟的主要题材内容。本生故事有大量的动物形象,例如大象、狮子、猴子,孔雀等等,这些原不属于龟兹地区的动物形象也随之出现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上。14窟券顶的本生故事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猴子、狮子、大象等动物形象。

印度的秣菟罗文化对龟兹石窟有过影响。在印度的秣菟罗文化中,佛像的右肩都是的、菩萨坐像往往左手作施无畏印的姿势。这似乎成为了一种造像的固有模式。在龟兹石窟壁画中,袒裸右肩的佛像和左手作施无畏印姿势的菩萨坐像非常的普遍。在克孜尔14窟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所有的佛像都是袒露右肩的。

从克孜尔14窟的人物绘画技法上不难看出,龟兹画匠们采用了晕染法,来体现人物的立体感。而这种方法恰恰是由印度的“凹凸法”演变过来的。

2 伊朗文化的影响

龟兹一直与伊朗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古代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诸国中曾经有伊朗人居住。日本学者羽溪了谛也有观点指出,伊兰人居留的地方延续到了塔里木盆地北边一带地方。那么,龟兹地区的文化必然受到了伊朗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人物绘画形象来看,克孜尔第14窟左券腹的“智马本生”中绘着一个身穿条纹铠甲骑在白马上的武士。其足部不成比例的细小,跨坐于马上,没有脚蹬。这种造型与伊朗萨珊文化遗存银盘中的武士像极为相似,其条纹铠甲也为典型的伊朗式。再从14窟的建筑形制来看,14窟为纵券顶的方形窟。拱券顶在安息王朝时期,是宫殿和庙宇的顶部结构,而且作为一种主流建筑形式延续到萨珊王朝以后,它作为一种典型性的伊朗式建筑被沿袭至今,。在龟兹石窟中,这种伊朗式的券顶、穹庐顶随处可见。可见,当时伊朗文化对龟兹文化影响之深远。最后,在14窟壁画人物的项链、头冠、服装和壁画背景装饰中,发现了大量的联珠纹图案。联珠纹、联珠圈纹是古波斯萨珊王朝最为流行的花纹,在现存的萨珊王朝遗存的青铜器、建筑、陶瓷等上面都可以看到以联珠纹作为装饰。这种花纹传到龟兹地区,受到了龟兹皇室和贵族的喜爱,做出了大量波斯式的装饰物。那么,在为表示自己虔诚之心的壁画上一定少不了联珠纹的存在。

3 希腊文化的影响

说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一定要谈到是“犍陀罗艺术”。在公元前1世纪,希腊文化在犍陀罗地区与印度佛教文化不期而遇,两大文化迸发出了新的火花—佛教视觉艺术。佛的形象出现了,正如哈拉尔特·因格霍脱所说:“在较老的印度雕刻中,佛只是用象征物来表现,然而在犍陀罗,它被描绘成人的形式……即应该把第一个佛的形象的起源归功于希腊文化影响……”。龟兹石窟中,佛的形象基本保持了犍陀罗艺术风格,体型健美、鼻子高挺且与额相连、大眼、薄唇紧闭,唯独发髻不同,肉髻上已看不到原有的波浪发丝。克孜尔14窟现存壁画的16个佛陀形象无一例外都是这一风格。犍陀罗文化与龟兹文化在龟兹石窟壁画中体现出了一种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犍陀罗艺术中佛陀的形象又来源于希腊神话阿波罗的形象。可以说,希腊文化的东进过程,是一个不断与当地本地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克孜尔14窟中,另一显著的受希腊文化影响的内容是绘画表现形式。窟内壁画不论是佛传故事还是本生故事,都是以人物为中心,几乎很少有山川植物为背景,即使有一两个植物,也是屈从于本生故事内容而存在的。这也和古希腊绘画中以人为本,忽略自然景观的特征较为相似。这和印度文化中将自然奉为神灵的文化特征截然相反。这一希腊化的艺术特征在龟兹后期的石窟中慢慢减弱。

希腊文化对于龟兹石窟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犍陀罗艺术间接的传入,对于像克孜尔14窟这样的中早期洞窟,有着较为深厚的影响。

龟兹石窟在多元文化交汇体系之中,吸收和融汇了希腊、印度、伊朗等文化的精髓,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就是所谓的龟兹文化。它是欧亚大陆上特有的文化艺术形态,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硕果,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同时它的存在也对西域及中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2]韩翔、朱英荣.龟兹石窟[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0:135.

[2]羽溪了谛.西域佛教之研究[M].贺昌群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181.

[3]满盈盈.龟兹石窟波斯艺术元素与中外文化交流考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03):53-58.

[4]朱英荣.龟兹文化与犍陀罗文化 [J].新疆大学学报.1988(01):15-25.

上一篇:论元电影《开罗紫玫瑰》的美学意蕴 下一篇:以《钢的琴》为例探讨中国小成本电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