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营造温馨家庭过程中的转变研究

时间:2022-09-15 01:02:58

父母在营造温馨家庭过程中的转变研究

摘 要 家庭氛围是指成员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的气氛和情调。它客观地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并且严重地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育和发展过程的孩子。

关键词 家庭氛围;温馨家庭;家庭教育;转变

一、什么是温馨家庭

美满幸福的家庭散发一股和谐、亲切的温馨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显示着家庭的生命力与活力的强弱。家庭内在的气氛指家庭成员的感情、兴趣、爱好、谈吐、教养、作风等。家庭气氛如何,同时也由家庭成员关系是否和睦,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所决定。

二、温馨家庭的价值

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空间距离接近,结合的时间较长;家庭成员之间有一种彼此相爱、情感上依恋、思想上牵挂、利益上一致的关系。当家庭成员都努力让彼此的关系朝正面发展时,人们可在这种关系中,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情绪上的满足。家庭为国家的基石,家庭的和谐一向受到非常的重视,提到温馨家庭的价值,对个人与社会究竟有何助益?其意义可分述如下:

1.温馨家庭对个人的意义

(1)品德的潜移默化。孔子曾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乏化矣。”意即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就会被良好的家庭环境同化。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也就特别大。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温馨家庭中,父母的鼓励给孩子机会建立自信,教孩子分工合作学习担负责任,以父母的身教作稳定情绪的示范……类此良好、和谐、向上、进取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良好的心理卫生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而这些正是孩子以后真正成为人才的基础。

(2)亲子的良性互动

温馨的家,成员互相体谅,彼此扶持,感觉自己被人亲密地关爱着,即使在压力最高的时候,因为有能够信赖的倾诉对象,也能提高我们的自尊与自信。良好的亲子互动,由家庭往外延伸,熏陶出来的是一个社会关系良好、重视社会规范、懂得尊重他人权益、慷慨而心胸宽广的人,缘此,温馨家庭不仅对个人影响深远,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温馨家庭对社会的意义

(1)温馨家庭缔造社会文明。家庭是人类缔造人与人之间的结合与凝聚的最早和最成功的形式。人与人之间渴望亲近,但却发现这种亲近极其困难。然而,家庭却异常成功地把人们聚合到一起。在一个有代表性的家庭中,有男人有女人,有男孩有女孩,有儿童、青年、成年人、老年人,也就是说,家庭容纳了人类社会中所有人群的代表者,因而家庭的成员之间没有疏远感,相依相生,我们可以说,温馨家庭是创造文明,为文明社会做出贡献的一个最有效的工具。

(2)温馨家庭稳定社会安宁。对家人和孩子用心,亲情巩固了家庭的凝聚力,导正了家庭成员的心灵方向,一个家便是净土另一层面的打造。温馨家庭可化解暴力,温馨家庭培育健康的下一代;可以说,如果我们能够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健康、幸福的家庭,那么我们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创造一个团结、和谐、健康、幸福的社会。]有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是人生中的最大幸福。

三、父母在营造温馨家庭中的转变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人类的义务是要把世界变成乐园。”如果把这句话类比,我们可以这样说:“父母的义务是要把家庭变成乐园。”当然,这里的乐园。并不是要对孩子放纵,而是要把家庭变成孩子的温馨家园。怎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呢?

1.父母意见要保持一致。

许多人认为,家庭破裂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而青少年犯罪的最大祸首是父母的教育态度不同。如果父母两人要求不一样,一个严格,一个宽松,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做,一天一个样,各唱各的调,结果就会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这样,不但父母的威信削弱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会见缝插针地产生。

2.言传身教相结合。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各个细节应由家庭的风气来解决。如果父母生活作风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并且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没有用的。相反的,只有正当的家庭作风。才能给你们提供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提供劳动、纪律、休息、游戏……的正确方式。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父母应当主动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7]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孩子在潜移默化地模仿着你的行为,你应该做孩子的好榜样。

3.保持人格的平等。

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年纪小,就漠视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是创造良好家庭心理氛围的前提,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隔阂。只有保持家庭成员的人格平等,使孩子乐于把家里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孩子才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751.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乐贤.孔子家语[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

[4]百令.理想的家庭氛围及健康家庭的特征[J].分忧,1997.7.

[5]桑标.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J].家庭教育,2004.11.

作者简介:何娉婷(1986-),女,重庆市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家庭教育

上一篇:统万城选址原因 下一篇: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