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月度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15 12:33:25

基于月度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摘 要:本文选取1994年1月到2008年8月的月度数据,在考虑了中国加入WTO和2005年7月汇改的结构性影响之后,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出口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相对出口价格、汇率的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相对出口价格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中国出口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弹性(为正数)很高,中国出口的价格弹性(为负数)也较高;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显示:较大的汇率波动性能够导致出口减少。这都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一直以来过度依赖外需推动,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及我国出口产业本身的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出口;外国实际收入;中国相对出口价格;汇率波动性;金融危机;扩大内需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3-0055-05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s Based on Monthly Data

ZANG Fu-jiang, SUN Ming-ming, FANG Zhao-ben

(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onthly data from 1994. M1 to 2008. M8, this paper applies Johansen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method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exports and its determinants that are real foreign income, relative export price and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Results indicate a stationary long-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exports and its determinants(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not included). Both the income coefficients(positive)and relative export price coefficients(negative)are relatively large. Results of ECM show that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imposes a negative effect on real exports. All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deep-rooted problems of our export industry and that China’s economy have been depending excessively on foreign demand rather than domestic demand.

Key words:export; real foreign income; relative export pric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financial crisis;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1 引言

出口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谷宇、高铁梅使用协整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进出口的长短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主要受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及FDI的推动,且出口对价格变动很敏感,汇率波动性对出口表现为负向冲击[1];徐明东运用VAR方法,对贸易收支进行了动态分析,结论显示: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动显著影响了我国的贸易收支,国外真实收入的变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大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2];Chou运用协整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的出口商品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看,外国实际收入对我国不同类型的出口商品均有正向影响,相对出口价格以及汇率波动性均对大多数类型的出口商品具有负面影响[3]。

综上可见,出口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是已有的文献绝大多数采用季度数据,缺少月度高频数据,而且数据较为滞后,特别是缺少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的最新数据,这样就难以及时有效研究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增速一直保持在20%左右,这对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2007年8月全面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势急转直下,次贷危机从发生一直到现在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其负面影响不断扩大:从美国不断殃及到全球主要国家,从金融市场不断扩散到实体经济。美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受此影响,欧元区、日本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也出现大幅回落,这不仅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而且引起中国整体出口增速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所有这些都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我国的外贸出口进行实证分析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

鉴于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使用1994年1月到2008年8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的出口进行实证研究。

2 出口模型的建立以及数据说明

Arize给出了下面的出口模型[4,5]

xt=δ1yt+δ2pt+δ3vt+εt(1)

其中xt是中国实际出口额的自然对数,yt是外国实际收入的自然对数,pt是中国对国外出口的相对出口价格的自然对数,vt是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自然对数,εt是随机误差项。一般情况下,外国实际收入上升将导致本国出口增加,因此预期δ1为正数;相对出口价格上升,将导致本国出口下降,因此预期δ2为负数;而汇率波动性对出口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由于本文的数据区间是从1994年1月到2008年8月,考虑到2002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出口和汇率的结构性影响,我们在方程(1)中加入两个结构变量D1(2001年12月前取0,12月后取1)和D2(2005年8月前取0,8月后取1)分别考察加入WTO和汇率改革的结构性影响,这样本文的出口模型扩展为

本文选取1994年1月到2008年8月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中国实际出口额是用人民币记的名义出口额除以出口价格指数,由于出口价格指数不易获得,我们采用CPI指数代替,CPI指数的基期为2000年;鉴于GDP没有月度数据,故外国实际收入采用中国最大的四个贸易伙伴(美、欧元区、日、韩)的实际工业生产指数的几何加权平均替代[6],加权比重取自BIS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贸易比重,四个贸易伙伴各自的工业生产指数基期均为2000年;而相对出口价格由于数据不易获得而采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替代[3],这里人民币有效汇率来源于BIS网站(基期为2000年),其数值增大表明人民币相对升值,从而相对出口价格升高,数值减小表明人民币相对贬值,从而相对出口价格减小;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将在第三节基于ARCH(1)过程使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估计。相关数据来源于BIS网站、中经网、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并采用X12模型进行了季节调整,以消除相关数据的季节趋势。上述相关变量在方程(2)中均取自然对数形式。

3 汇率的波动性及其测度

汇率的波动性对贸易的影响一直都是各方研究的一个重点,主要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汇率的波动性使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增加,因此为了规避风险,风险厌恶的厂商将减少他们的贸易量。即使在有成熟远期外汇市场的发达国家,虽然贸易商能够充分使用远期外汇市场来减少汇率风险,但是远期外汇市场也不能完全消除汇率风险[7,8]。另一种观点却认为汇率波动性会对贸易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基于期权定价的理论,他们认为未执行的贸易合同相当于期权,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样汇率波动性反而增加了贸易商的利润,因而有利于贸易量的增加[9,10]。

在相关的文献中,测度汇率波动性的方法主要有:用汇率标准差的移动平均,远期与即期汇率之差,采用ARCH模型估计出的时变条件方差[3]以及使用GARCH模型得出的时变条件方差[6,11]。大量研究表明,金融时间序列(像汇率波动率,股价波动率等)常常表现出一种集群波动的特征,即波动率可能在一段时间上高,而在另一段时间上低,这就意味着误差方差是随时间变化的。对这种具有高峰厚尾、集群波动的时间序列,采用线性回归、ARMA等传统的计量分析模型,无法准确地刻画他们的特征。由恩格尔于1982年首次提出的ARCH模型,它的主要思想是:扰动项的条件方差依赖于它的前期值的大小。ARCH(1)模型就是时刻t的ut的条件方差依赖于时刻t-1的扰动项平方的大小,即依赖于u2t-1(称为ARCH项)[12]。这一模型以及推广的ARCH模型即GARCH模型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和预测这种金融时间序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ARCH(1)模型的构建具体如下

其中rt=ln(reert/reert-1),reert是t时刻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c是均值,ut是扰动项,Ωt-1是时刻t-1的所有信息,ht是条件方差。一般要求系数w>0,β>0以确保条件方差ht>0。ARCH(1)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其中ht提供了汇率波动性的度量。括号中的值为z统计量,结果表明u2t-1的系数β为正且在5%的置信度下显著,这说明在人民币有效汇率序列中存在ARCH效应,即存在波动性聚类的现象;另外Ljung-Box Q统计量也显示:在置信度为5%,滞后阶数设定为10的情况下,标准化残差和标准化残差平方序列都不存在序列相关性,这说明没有必要包含更高阶数的ARCH过程。

4 单位根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要求所处理的数据是非平稳的,因此我们必须先对xt、yt、pt、vt等时间序列使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xt、yt、pt都存在单位根,因此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形式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这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而vt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为平稳序列。

5 协整检验及结果分析

若一组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该组合不具有随机趋势,那么这组序列就称为协整的,这个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它表示序列间的一种长期均衡关系。本文使用Johansen于1988年以及其与Juselius于1990年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来检验方程(2)中的变量xt、yt、pt是否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12,13]。检验形式为:序列有均值,协整方程没有截距项。vt、D1、D2作为外生变量进入系统,滞后区间取为4(可通过VAR模型的计量准则确定)。

结果显示:Johansen迹统计量的值为35.03,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值为23.70,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因此中国的出口额xt、外国实际收入yt、中国对国外出口的相对出口价格pt之间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标准化的协整方程如下

x=6.19y-2.62p(8)

这一结果说明:(1)从长期看,中国出口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弹性高达6.19,这就是说外国实际收入每上升(下降)1%,我国的出口就会增加(减少)6.19%。从2002年到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我国的出口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这跟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国在这段时间内良好的经济运行形势有很重要的关系。但是高弹性也意味着只要世界经济出现萎缩,中国的外贸出口必将受到剧烈的负面冲击。实际上,自美国的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份全面爆发到现在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其负面影响不断扩大,从美国不断殃及到全球主要国家,从金融市场不断扩散到实体经济,我国的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已经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巨大的负面冲击:首先,由于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美国经济出现明显下滑,美国的收入水平大幅下降,这必然严重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量;其次,次贷危机对欧元区,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产生巨大负面冲击从而使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大幅下降,这又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所有这些都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2)中国出口的价格弹性也较高,达到-2.62,也就是说我国的相对出口价格每下降(上升)1%,出口将增加(减少) 2.62%,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出口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我国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进行竞争,利润率不高,议价能力低,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世界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我国的出口模式还可以勉强为继。但是从2005年开始,BIS测度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升值,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更大,导致我国对国外出口的相对出口价格大幅升高,这显然严重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巨大的冲击。(3)与已有文献采用季度数据得出的结论相比,本文采用月度数据得出的中国出口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弹性以及出口的价格弹性都相对较高。这有可能是因为月度出口对月度的外国实际收入变化以及价格变化都相对敏感,而季度出口额将三个月的月度出口额相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季度出口额相对于月度出口额的变化量,从而最终导致季度出口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相对月度较小。这有待相关文献做进一步的验证。笔者认为采用月度数据得出的结论更能突出反映出我国经济一直以来过度依赖外需推动,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及我国出口产业本身的深层次问题。

6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上面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出口额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对国外出口的相对出口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由恩格尔和格兰杰于1987年提出的格兰杰表示定理,一定存在描述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因此下面建立出口的误差修正模型[12,13]。一般形式为

其中vt、D1、D2作为外生变量进入模型,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γ为误差修正项系数,系数为负,它反映方程中相关变量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绝对值越大,系统就越能够从短期失衡回复到长期均衡状态。一阶差分序列的最大滞后期为4,即k=4,然后采用由Hendry于1987年提出来的“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去掉在统计上不显著的解释变量(显著性水平取为5%),得到结果如表2。

表2的结果显示:(1)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11

7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月度数据,在考虑了我国加入WTO和汇率改革两个结构性影响之后,考察了外国实际收入、中国对国外出口的相对出口价格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其中人民币汇率波动性是基于ARCH(1)模型用其所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条件方差来测度的。本文首先检验了各个变量序列的平稳性。随后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考察中国实际出口额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对国外出口的相对出口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实际出口额与外国实际收入、中国对国外出口的相对出口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基于月度数据得出的中国出口对外国实际收入的弹性以及价格弹性较季度数据都很高,这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一直以来过度依赖外需推动,内需严重不足的问题以及我国出口产业本身的深层次问题。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显示:较大的汇率波动性能够导致出口减少。这一方面从侧面印证了上述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健全,出口商缺少外汇避险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从而最终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金融危机还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更要抓紧采取多种有力措施解决我国出口产业面临的问题进而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冲击。(1)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2)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支持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创造一个稳定的汇率环境。(4)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努力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美、欧、日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过度依赖。(5)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远期外汇市场,逐步推出更多的金融避险工具,使我国出口商能够更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和其他风险。中国政府只有综合使用多种措施,将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动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贸出口的各种问题,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巨大冲击,从而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49-57.

[2]徐明东.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1997-2006[J].财经科学,2007,(5):110-117.

[3]Chou W L.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China’s export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0, (28): 61-79.

[4]Arize A. The effects of exchange-rate volatility on US expor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1998, (12): 31-40.

[5]Arize A. The effects of exchange-rate volatility on US expor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5, (62): 34-43.

[6]Choudhry T.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exports: evidence from Canada and Japa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5, (19): 51-71.

[7]Akhtar M ,Spence H R.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on German and US trade[J].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Quarterly Review, 1984, (9): 7-16.

[8]Arize A, Osang T, Slottje D. Exchange-rate volatility and foreign trade: evidence from thirteen LDCs[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2000, (18): 10-17.

[9]Dellas H, Zilberfarb H. Real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 reexamination of the theory[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3, (59): 651-657.

[10]Sercu P, Vanhulle C.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exposure and the value of exporting firms[J]. Banking Finance, 1992, (16): 155-182.

[11]Bini-Smaghi L.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trade: why is it so difficult to find any empirical relationship[J]. Applied Economics, 1991, 23(5): 927-935.

[1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3]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基于消费者类型的耐用品销售定价研究 下一篇:制度安排与集群企业的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