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接的会计专业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15 10:28:30

构建与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接的会计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和国家财税政策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与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接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方案,重点培养能胜任“制造业成本管理”与“服务业会计”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的会计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东莞 产业结构调整 会计专业建设

一、东莞市产业机构调整概况及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概况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市充分发挥毗邻深圳港澳的地理优势,一方面成就了东莞30年的辉煌,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强市;另一方面又带来了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2007年底广东省委书记首次提出“双转移”概念,推进“双转移”,主要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就是为了破解这一系列发展难题,为新一轮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伴随着广东“双转移”的提出,东莞也面临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东莞经济社会的转型必将使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改变,职业教育结构要与其相适应,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二)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推进,近年来东莞市工业结构实现优化提升,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871.79亿元,年增长率7.1%;产业呈现向重型化、高级化发展趋势,规模以上重工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08年的5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36.06亿元,年增长率23.8%。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东莞市不仅需要大批一般技术工人,更需要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这也将大大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的社会需求量。

二、主动适应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改革与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及时跟踪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把握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必须切合工作岗位实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升专业内涵,创出专业特色。推动“教、学、做一体、岗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行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教学做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构建符合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企业要求的,突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协调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形成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明显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推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的校企协同专业建设模式

“政”代表会计主管行政机关,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专业建设上的作用。

“行”即行业协会,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学会,也要让它们参与到我院会计专业建设。

“校”即指学院,责无旁贷地对会计专业建设负有直接责任。

“介”特指会计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记帐公司、会计事务咨询公司、会计培训学校、会计劳务派遣公司等。它们既是中介机构,又是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借助它们可以实现专业实习,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快速通道。

“企”指各类企业、单位,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场所。

四、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加大力度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衔接的信息平台

聘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高校等部门的高管人员、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专家学者等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构建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信息平台,对专业设置、师资培养、办学方向、人才规格、教学内容等提供咨询意见,专业建设过程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同时对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牵桥搭线,提供便利条件。初步形成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协同办学的机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实现会计教育与会计工作岗位在管理上的零距离。

(2)推行“校中有所、所中有校”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以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基础,吸纳社会资源,探索建立“校中有所、所中有校”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由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组建校企联合组织的实践教学,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工作过程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会计师事务所密切合作。力争到2017年将这种模式建成适应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根据“共建、共管、共享”的校企协同培养建设思路,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和实训教材,全面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使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卫红.高等会计教育目标新探[J].财会月刊,2006,(2).

[2]宣国萍,徐文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调查[J].职教论坛,2006,(9).

[3]何红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成人教育,2004,(3).

[4]毕劲.独立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上一篇:浅析广播电视编导之电视节目对声音的运用 下一篇:STS教育思想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