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业―就业新平衡

时间:2022-09-12 09:55:58

构建产业―就业新平衡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退休工人现在只有400来元的退休金,一些失业工人在扣除了所谓“虚拟收入”后,只能领到百八十元的失业救济金,一些家庭一个月不敢吃一两次肉。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消费需求那么难以启动。所谓有效需求不足的表象背后,是产业与就业失衡导致的社会底层群体的收入下降。

产业-就业失衡的严重后果在于,它打断了原有的收支流程,并使相当数量人群的收入难以提高乃至下降,从而进一步造成这部分人的消费需求停滞甚至萎缩,最终导致消费与投资脱节,投资效率降低。于是,为了维持一定的增长水平,政府不得不提高投资率和投资增长水平。

要在新的条件下,重建新的平衡,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有所认识。以往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这样的特征:在消费方面,以农副产品和轻工产品为主;在投资方面,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内部供求循环为主。但在今后的发展阶段里,这两个特征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在消费方面,将以能源、重化工、高加工度化工产品及其支撑的相关服务为主;在投资方面,为满足能源、重化工、高加工度化工消费资料及其相关服务的生产,提供生产资料。

在这方面,美国二战后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直观说明。从二战后到70年代末,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是住宅、汽车和钢铁。其中住宅和汽车是那时的主要生活消费资料,而汽车和钢铁主要是服务于提供这种重化工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这一全新的经济主导循环流程完全不同于二战前的格局,它支撑了美国经济三四十年的发展。今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这幅图景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城镇住宅与公用事业:产业重组的火车头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重建产业-就业平衡,关键之点在于找到能够稳定、大量、有效吸收劳动力的替代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就是城镇住宅产业和公用事业。

根据我们的分析,在我国今后50年的经济增长中,住宅产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可达30%至40%(如果加上公用事业,则贡献份额可达40%至50%),住宅产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可以多吸纳0.8亿至1亿的劳动力就业。

辽宁人口占全国的3.25%(2001年),以此乘以8000万至1亿,得数为260万人至325万人。也就是说,辽宁的住宅产业与公用事业可在今后为该省多提供260万至325万个就业岗位。目前,辽宁的失业人口约在180万人至240万人,这个数字低于上述范围。

辽宁现有城镇人口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约19平米,低于同期全国平均21平米的水平;同时,辽宁的城镇人口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因此,适时启动大规模和高水平的城镇住宅与公用产业的建设,会使辽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效果有可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样,就可以在新的发展阶段重建产业-就业平衡,为原有传统重工业的分流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口提供大量稳定的新的就业岗位;并为其他产业(如钢铁、装饰装修、通讯、电力、家用电器、商贸、服务业等)提供新的市场与需求。如此,就可以在一个更高层次和水平上,形成新的收入来源、收支流程和供求格局,并不断提高总收入和总供求的水平。

然而,要提高城镇住宅建设的发展速度,扩大住宅市场的容量,就必须把过高的房价收入比值降下来。目前辽宁的这一比值平均约为7,应该降至5以下才比较合理。关键是要形成新的房价形成机制、降低房价水平。舍此,不能实现住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力及其对就业的巨大吸纳能力。

钢铁、石化与造船:走宝钢成功之路

辽宁的钢铁、石化与造船产业在全国同业中具有重要位置。粗略地说,它们的产量和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10%左右。全国的三大钢铁中心(宝钢、鞍钢、武钢)和三大造船中心(大连、上海、广州黄埔)就各有一个在辽宁。因此,这一产业集群的产出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场,而是面向区外市场、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如造船)。

除此之外,它们都已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例如,鞍钢具有我国自行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简称APS)生产线,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结束了我国现代化热连轧设备只能全部成套引进的历史,成为当今世界包括日、德、意在内的少数拥有这套技术和装备的国家之一。抚顺石化公司更是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重油接触式催化技术,过去炼120万吨乙烯大约需要1200万吨石油,现在只需480万吨石油。大连造船公司也完全掌握了世界最新的分段重组造船工艺。

在该产业集群中,很多骨干企业都是中央直属企业,并有可能形成其他融资渠道。例如,抚顺120万吨乙烯装置投产需要200多亿元投资,中石油总公司就表示,如果回报率高,自己就可以投。

在精干主业、分离辅业的过程中,这些产业集群的主业从业人员必然会进一步减少,且很难为他们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从这些特点来看,我们的直感是,在辽宁重建新的产业-就业平衡的格局中,该产业集群应该以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或公司为中心,打破全省地市的区域行政分割,重建已经断裂的产业组织纽带,以此做大做强,全面提高自己在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形象地说,即走宝钢重组的成功之路。

装备制造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批跨省区的装备制造业集中地。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集中地;珠江三角洲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制造集中地;西部的军事装备制造集中地;东北重大成套装备制造集中地。

而在东北地区,辽宁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方面的情况。

在目前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在1978年以前这个比例仅为30%),其中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70%市场都为进口产品所占领。近年来我国出口虽然增长迅速,但不少是建立在元器件、技术和装备大量进口的基础之上。据统计,在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零件、原材料等中间产品方面,中国要增加100万元美元的出口,就需进口50万美元的零部件等中间产品。

根据我们的分析,200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投资进口额约为8800亿元人民币,合1000亿美元。两相比较,辽宁及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装备制造业在中高档装备投资的进口替代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即便拿到其中市场的20%,其销售额就近2000亿元。

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更新改造和全面振兴只有面对这个市场,并由此起步,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如此,辽宁提出的“两高一深”(即发展高新技术,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搞好资源和原料精深加工)原则才能落到实处。

由于制造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可以结合实际在不同行业确定多样化的目标和方式。如在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可在较长时间内主要承担组装厂的功能;在一些技术相对成熟的制造业生产领域,要逐渐成为生产工艺性技术和大批量管理与分销技术创新的中心;而在一些重要的消费品、传统重化工业产品、甚至是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制造领域,形成比较强的、甚至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两高一深”原则在不同的装备制造业,有不同的具体技术路线和实现形态。

对于重大成套装备的进口替代乃至出口导向方式(如通过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成为委托加工的一环,并沿着纵向垂直分工体系向上攀登;与跨国公司全球体系进行横向水平式的竞争协作),已不能再局限于企业的层面,甚至也不能局限于省内各企业的范围。例如,在石化成套设备方面,一重集团成功为镇海炼化总厂研制出21/4C-1Mo-l/4V新材料的加氢反应器,已达世界加氢反应器制造水平的前列;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能通用CPU芯片“龙芯”l号,可用于网络终端机、工业控制计算机设备(如数控机床)。

这些年来,由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我们没有形成专业化、大批量的基础零部件产业。由于缺乏成套设备的系统设计、系统生产和专业的总承包商,企业孤军奋战,地区画地为牢,产品链条脱节,配套能力低下,甚至无法承接国内外成套设备订单。对此,可考虑成立跨省区的装备工业振兴发展促进会(民间社团组织),下设若干分会。其成员为装备工业的核心或骨干企业的领导,管理和技术人员及高级技工,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专家和学者,大用户,政府相关部门人员,金融部门的有关人员。由此入手,逐步重建装备工业的产业组织网络。

根据辽宁的实际情况,应争取中央在此做一些大项目,以项目带动装备工业的生产和创新。从未来二三十年看,辽宁一次能源的80%以上将由省外供给。因此,可考虑把辽宁作为核电国产化项目的试点省份。又如辽宁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其海岸线长、冬天的热负荷大,可考察采用低温核供热的办法淡化海水,到冬季供热,乃至水、热、电、冷、矿联产。

综上所述,辽宁在装备工业领域的招商引资与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对外资只是一方面,而与外方的整体合资很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上一篇:生存还是死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报告 下一篇:营造财政-金融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