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体育课学生个性发展方法初探

时间:2022-09-15 10:16:02

关注体育课学生个性发展方法初探

摘要:素质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途径,创造性的人才需要个性的培养。中学生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体育课;中学生;个性化;发展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29-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其中对于学生和谐的个性发展开始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进入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社会对于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意识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创造型人才需要有丰富的个性,对于中小学就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完善其个性的发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当今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并轨。这与当前的新一轮体育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即,突出强调了素质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才能。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得以健康发展。

发展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自觉自立的个性品质,促进素质教育朝纵深方向发展,培育出更多的具有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正视中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

学生的个性的养成,除了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要受到后天环境教化影响,这一点是能够通过教育而改变的。每个中学生,他们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均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教的每一届学生,都不是一样的性格。有的学生沉默喜静,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很认真,对体育动作学习模仿得很仔细,而有的学生不愿意思考,动作迟缓,不善于模仿。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知识的讲授,将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掌握。

三、针对个性积极引导学生发展

中学生由于受到教育已经有几年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已经形成一定相对稳定的影响。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会用一段时间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现有特点,仔细观察学生对动作举动的灵敏度,掌握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对体育知识的难度做出预测,根据学生的现状,积极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积极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笔者认为在正视学生个性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差异,结合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个性在任务指挥下自由发展,实现教与学的相互统一。如,在《障碍接力》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会采用常规的教学法,在固定器材指定场地进行活动。

笔者在提供场地和器材的同时,让不同的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活动。然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和对比练习,根据学生对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分析和思考。要求:注意安全,积极投入比赛;观察其余组别的设计方案,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自评,同时相互交流意见,各组间进行互评,最后确立较为科学的设计方案,最终得出科学的活动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设计和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出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只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发挥了学生的自身优势。

四、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学习篮球技术充满兴趣。初二的男生多数学生是好动的,对于新鲜事物善于模仿,但是女生普遍有兴趣广泛但是不愿意运动的现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参差不齐,但是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志。

如,笔者在讲初二体育《篮球单元》中《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时,对行进间变向-侧身探肩快、加速突然这项技能多数学生难掌握,尤其是女生。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技能,在比赛与练习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笔者设计了专项的准备活动,逐步突破上下肢协调和控制支配球的技术:篮球变向的徒手脚步练习—复习原地高低运球—左右手交替横向运球—体侧前拉后推运球。掌握运球技术及控球能力,体验原地不同的运球方式,并活跃课堂的气氛。接下来笔者将学生分组(好动的与不爱做运动的学生平均分配)进行比赛。在遇到防守无法突破和丢球而失败时,笔者会及时叫停,慢动作分解、分析技术动作要领,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示范正确的变向运球方法,并要求动作连贯,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要领。

总之,笔者在每一节课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成功,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关注班上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社会需求,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家凤,赵光龙.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

[2]夏安江.试谈“快乐体育”和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J].安徽体育科技,2005,(04).

[3]牛小犇.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展望[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4).

[4]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的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2).

[5]王琦.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上一篇:素质教育下初三化学情境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关于体验式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