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03 05:52:06

关于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工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12-02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统一体。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落实好体育教育,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多年,就此问题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鉴于学校体育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其既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是完成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首先,增强学生健康体质。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步入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其次,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教学的目标已不单单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有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重视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从某种意义上比掌握一些动作技能更重要。体育教学应瞄准学生未来生活。这要求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前起后的重任,与家庭体育、社会体育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等方面。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用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此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第一,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能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得于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发展。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起着关键作用:一是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教师可根据客观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以正确发挥和不断增长。因而,既要重主体,又要重主导,只有主体与主导有机结合,才会使教育活动卓有成效。第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创设“人文化”的课堂硬环境。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的物化环境“活”起来,呈现出浓浓的“人文化”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愉悦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便会大幅度的提高。

四、注重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关键

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工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教材相对枯燥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五、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体育教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准技能。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学生才能在欢乐愉快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才能使教育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提高。

总之,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把中学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但是,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落实好体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玛丽亚木·玉苏甫江.新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17-120.

上一篇:高中数学新课改的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高校公共外语教学中运用“词汇互动式”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