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15 10:01:57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的热点话题。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效率;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作一些探索。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一条明线或暗线贯穿于课堂始终,情境一般作为素材或背景引出课堂的主题,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解决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情境设计的全程化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当前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常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但可以发现一些教师为了情境而设计情境,使情境沦落为花哨的摆设,作用不大。如让教学情境生活化,知识建构理论倡导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自主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无白纸,他们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与交往活动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理解与看法;学习不是单一的由外向内进行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把学到的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结合,完善、丰富并改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认真分析教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安排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例如在《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这一节时,我设计了教学引入的问题情境:我们在博物馆中见到的器皿大多是铜器而不是铁器,这是为什么?生活中常见的铁及铁的化合物有哪些?某地的井水,略显浅绿色,还有酸味,但是静置一夜出现了红棕色沉淀,相关的化学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具有趣味的生活情境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带着对这些生活问题的疑惑进入新课学习,相信教学效果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利用自问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自己发现感兴趣的学习问题,然后与老师活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其目的是发现学习问题的所在,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高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比较强烈,有获取学习需要满足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其实不必过多干预。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教学内容难度不是很大,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发现问题。在进行新学习之前,我一般留给学生新课的导入环节,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自问:只从标题看想到了什么?已经知道什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我最想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在学习自己发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提问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种学习方法还有利于教师较快地抓住学生的疑难所在,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明确了方向,使课堂教学少走弯路。例如学习《金属镁的性质与应用》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后,就请学生进行自问,金属镁的特性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它会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通过什么样的实验能得出钠的性质?金属镁与其他常见金属的区别是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随着问题的逐步积累,学生学习的线索也越来越清楚了,为深入学习打好了心理基础。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是实施新课程目标以来所有教师耳熟能详的教学核心理念,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向。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与回答问题,认真进行课堂训练。这些首先要求教师的课堂要有充足的吸引力,掌握好教学的基调,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运用的策略要有效。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与信心的建立有可能来自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和蔼的笑容或者一个肯定的眼神,当然还有对实验课题探究进行有效地创新,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教学机智。再次,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与应用四个阶段,感知是新知识学习的起点,理解是认知过程的中心环节及重点环节,巩固是知识联系的加强与理解的体现,应用则是学习的归宿与延续。化学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在教学中有效运用,那么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教学的有效性。

四、设计好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获取与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验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观察与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一)要把传统的“看实验”转变为“做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自己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教师的实验演示为学生观察提供了直观、丰富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认识、理解。然而在传统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往往自己把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没有给学生留下想象与动手的空间,使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并总结实验结论的乐趣。

(二)恰当的进行趣味实验。如果要使一节课长时间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花费心思创设情境,使课堂内容有充分的吸引力,而趣味实验的引入实现了这一难关,通过一项趣味实验,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强化对知识的记忆与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自主探究的热情。

(三)改进实验装置,实现绿色实验。在教材中设置的化学实验中,有些存在药品用量太大、药品或产生物有毒、爆炸等不安全的因素。因此需要教师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使实验操作更为简单、安全、可靠,减少实验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这样也会使化学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化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之,要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的目标,需要化学教师敢于创新,善于研究,讲究科学的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信新课程教学会一直活力充沛,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王祖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任长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析“135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