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怎样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

时间:2022-09-28 03:11:30

小议怎样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近两年来,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以下就谈谈个人的一点观点和感想。

先说说我接的一年级8班。我针对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年龄小,独立能力较薄弱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不能施加太多压力,不能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通过近一年的探索,思路渐渐清晰,目前我采用的一些课前预习方法效果不错,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让班上学生由最初对语文的怀疑、抗拒、再怀疑到乐意学。只有学生愿意去学,你所教的科目就有了生命力。结合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一、预习形式

1、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注音、标记、画。

①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每天上完当天需要学习的课文后,我就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至少读三遍。朗读时对学生有相应的标准,即:读准字音,读通全文。读完课文后要有家长签字,家长可在签字中注明孩子的朗读情况,如熟练、不熟练、读不通顺等等。这样方便我在第二天的教学中做到重点指导。

②注音:为课后要求认的生字注音,并能在课文中画出生词。

在教学中随时抽查学生对生字的熟读情况,如果没有及时为生字标上注音,更没有用心去读的学生就容易出现读错音或不会读的情形发生。小组长检查、教师课堂上抽查等形式让那些偷懒的学生不敢头两年,并慢慢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画生词能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熟记和理解。

③标记:把课文中的每个自然段标记出来,诗歌类的要数出有多少节或多少句。

标记自然段是方便学生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逐渐了解文章就是有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组成的,每个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明白每个段都是不可分割的。是个的分节或诗句也是这样的道理。

④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及自己喜欢的词句画出来。

2、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讨解决。如我在教学《称象》时让学生课前研究解决的问题是:

⑴、整体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你心目中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⑵、课文解析:

①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②这头大象怎么样?

③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

④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去称象?

对于这些问题不要求学生一一解答,但要求其在预习时一定要认真思考,这样,当老师在课堂上再次重点讲到这些问题时,学生就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并牢牢记住。

在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二、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

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我在六年级时上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先自行收集有关安徒生的简介,卖火柴小女孩的图片。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多读课文,一直要读到有属于自己的感受为止,其他没有给学生安排更多的预习内容。但学生一定要在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虽然在之后的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告诉我,他读不出任何情感。不过,在学生一遍遍的朗读中,已经达到对课文的熟知,这时教师只有把课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找出来,并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特殊时间(大年夜)特殊地点(大街上)想象行人的表现(急匆匆赶回家)、在这个到处洋溢着节日喜庆、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归,饿了忍着、冷了挨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一步步把学生带入情景教学。这样,学生读不出感情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就达到了有机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因为有了学生的预习做铺垫,上起来毫不费力、达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这种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结果

取得效果:目前我带的一(8)班,差不多能按照上述讲到的要求去做,学生在新课前基本能完成:读课文5遍、为课后生字注音、画生词、标记自然段、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存在问题:课前预习对于后进生来说占用时间较多,完成效果离要求有距离。上课时兼备这部分学生需要有效手段,不然就会造成懂的已经不耐烦,不懂的还一头雾水。

改进措施:安排预习内容能够兼顾到中下等生,让这部分学生感觉学习上没有太大的压力,乐意投入到学习中来。尽量为他们打造符合实际情况的预习模式,用降低难度、及时表扬、多进行思想交流、课外辅导等方式,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懂得了:只要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但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奏效的,这是一个长时期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探讨去尝试。

上一篇: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措施与方法 下一篇:汉字笔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