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Hp阳性32例

时间:2022-09-15 09:54:4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Hp阳性32例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290-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Hp阳性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奥美拉唑胶囊等 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5%,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Hp阳性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Hp阳性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高,病程长,迁延反复,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1]。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根除Hp是临床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重点[2]。笔者于2010年5月—2012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Hp阳性32例,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3],选取的病例均为本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并排除有并发症及有药物过敏患者,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呃逆、恶心、上腹胀痛、纳差、嗳气等症状。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7-72岁,平均48.3岁,病程0.5-20年;对照组2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3-69岁,平均46.9岁,病程1-17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胶囊10mg bid 服用2周,同时给予阿莫西林胶囊1.0 Bid 口服及克拉霉素分散片0.25 Bid 口服,均服用2周。

1.2.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服用以上西药治疗外,口服中药汤剂,疗程为2周。中药汤剂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有脾胃湿热、胃络瘀血、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证型,分别根据证型配服相应的中药汤剂。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1)Hp根除标准:治疗结束后4周行14C呼气试验,计算Hp根除率。(2)症状缓解程度:显效为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2周内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为2周内症状无消失。

2.2 治疗结果:(1)治疗结束后4周行14C呼气试验,治疗组Hp转阴31例,阳性1例,计算根除率为96.9%;对照组Hp转阴24例,阳性4例,计算根除率为85.7%。(2)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3)综上计算,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病例举例:

患者张某,女,39岁,1年来常有呃逆,症状进行性加剧,近期喉间呃呃连声,昼夜不止,两胁胀满,纳食欠佳,时发时止,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玄。来院就诊,行胃镜及病理明确为慢性胃炎,Hp阳性。给予口服雷贝拉唑胶囊10mg bid、阿莫西林胶囊1.0 Bid、克拉霉素分散片0.25 Bid,同时服用汤药。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气逆上冲。应疏肝解郁,降逆和胃。方剂:旋复花12g,代赭石15g,厚朴12g,半夏10g,沉香10g,茯苓12g,陈皮12g,川楝子12g,刺蒺藜10g,炒谷稻芽各10g,水煎服。服药7剂,呃逆大减,饮食与日俱增,脉势和缓,有时仍有腹胀。再以上方去茯苓、陈皮、炒谷麦芽,加郁金、枳壳、生姜、大枣,再服药7剂,诸恙皆平。继此4周后行14C呼气试验提示Hp转为阴性。

4. 讨论:

Hp是胃肠道的中药病原体,根除Hp对胃肠疾病的转归和预防有着重要作用。西药中的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慢性胃炎伴Hp感染的主流药物。近年来,HP的根除率正逐渐下降,对于耐药Hp的再根除,西医的方法就是采用新型、耐药率低的抗生素重新组合配合PPI及铋剂[4]。然而,无论如何组合,新一代的抗生素耐药率如何低,在应用一段时间后,Hp又会对其产生耐药,导致治疗的再次失败。且西药副作用相对大,现阶段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日俱增,故疗效不甚满意。而中药副作用小,对疾病本身有治疗作用,兼顾保护胃黏膜,可以延缓西药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防止Hp的复发与再感染,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Hp的耐药性。但中药在单独应用根除Hp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直接杀灭细菌的效率相对于西医仍然较低[5]。

根据笔者近年来的临床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Hp阳性疗效显著。故临床需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Hp阳性,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克服各种原因引起的Hp的耐药问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金实,李明富,等.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2] 文君,韩玉山.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M].新医学,2010,41(4):272.

[3] 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10):318.

[4] 刘文忠,谢勇,成虹,等.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32-836.

[5] 雪飞、田耀洲.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进展[M]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196.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儿科急症从药物到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