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分析和探讨

时间:2022-09-15 09:43:58

人大附中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分析和探讨

论文关键词:初中学生 体质健康水平 提高

论文摘要: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于2008年对本校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一、二年级。针对这一结果,本文提出了加强初中体育健康工作的几点建议。

1.前言

近几年来,针对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现状,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教委等各级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旨在恢复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要求,我校于2008年对在校生进行了全面的体质健康测试,测试项目分别为:初一年级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仰卧起坐(女生)、掷实心球(男生)、50m跑;初二、初三年级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仰卧起坐(女生)、掷实心球(男生)、篮球。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008年参加体质健康测试的全体初中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法。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方法与要求对我校学生进行测试。

2.2.2统计法。

运用excel、体质健康测试v2.0等相关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2.2.3比较分析法。

综合比较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3.结果与分析

3.1测试样本量和平均分的比较与分析

一年级参加测试男生434人,女生295人;二年级参加测试男生394人,女生287人;三年级参加测试男生358人,女生297人。一年级男生平均得分为69.62分,女生平均得分72.63分,总平均分70.84分;二年级男生平均得分为79.10分,女生平均得分85.40分,总平均分81.75分:三年级男生平均得分为88.09分,女生平均得分91.81分,总平均分89.78分。如表1所示:三年级男生平均得分高于其他年级;三年级女生平均得分高于其他年级;总体平均分三年级明显高于其他年级。

3.2各年级《标准》测试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一年级的优秀率为l4.95%.二年级的优秀率为28.78%,三年级的优秀率为44.89%,三年级的优秀率高于其他年级;从良好率看,一年级为64.20%,二年级为62.94%.三年级为41.68%,二年级高于其他年级:从及格率看,一年级为16.60%,二年级为9.69%,三年级为13.44%;从不及格率看.一年级为4.25%,二年级为3.6%、三年级为0,一年级的不及格率最高。从各年级的男女生成绩看,三年级女生的优秀率达到了46.80%,远高于一年级的20.00%~-年级的39.72%.说明三年级女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是最好的。

3.3各项目《标准》测试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3.3.1各年级身高标准体重。

如表3所示,三年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指标符合标准体重的占63.5l%,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年级。一年级体重过轻的占4.80%,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年级;体重偏轻的占25.10%.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年级;体重超重的占19.34%.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年级;体重评价为肥胖的占19.34%,高于其他年级。

3.3.2各年级各项指标评价的比较分析。

由于三个年级采用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测试,见表4、5、6。因此下文只对相同的测试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3.3.2.1肺活量体重指数

从优秀率和良好率观察.三年级男、女生和二年级女生较为突出,单项评价明显优于一年级男、女生和二年级男生。

3.3.2.2身体素质项目

从三个年级女生的各项测验结果观察。三年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最高,不及格率最低;二年级的其次;一年级优秀率和良好率最低.不及格率反而最高

三个年级的男生的测验结果也基本相同。

4.结论与建议

4.1各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校各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由高向低的排列顺序是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各年级男生和女生体质健康存在较大差异,三年级女生的优秀率最高.一年级男生的不及格率最高。

4.2各测试项目之间成绩存在一定差异

从身体形态看.一年级超重和肥胖的学生相对较多,二年级体重偏轻和过轻的学生相对较多.三年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指标评价得分较为合理。

4.2.1一年级学生由于是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身体各方面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儿童”时期而且现在的家长过多地给孩子补充营养,造成孩子营养过剩.这一点在低年级孩子的家长身上尤为明显,所以会出现一年级学生超重和肥胖过多的情况。

4.2.2二年级学生的身体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各项指标和身体素质都较初一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面临初三的体育中考,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4.2.3三年级学生较一、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都更健康、成熟.所以首先在身体原始运动能力上强于一、二年级学生。更重要的一点是三年级学生要面临体育中考压力(北京市2008年体育中考满分为30分,计人中考成绩),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锻炼尤为重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锻炼的强度都大大增加.学生对运动技能的领悟和掌握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所以三年级的测验成绩要明显优于一、二年级。

4.3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建议

针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与我校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4.3.1身体素质教育必须和学校教育融为一体。

当前对身体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有一种错误认识:轻视身体素质教育,认为身体素质教育不如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得更实惠些,把升入高一级学校作为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位置.改变学校体育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4.3.2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可以促使其对此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体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用“乐教”促使学生“乐学”,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体育锻炼所特有的快乐感和喜悦感。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得到有效释放。

4.3.3加强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体育锻炼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连接。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锻炼习惯的形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固定的、缺乏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内容丰富、灵活、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加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4.3.4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加大对体育的投入。

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使之发挥最高使用率和最大使用效果。修改el作息时间表,错开各年级的早操和体育活动时间:把全校的室外活动场地划分为若干小区,较合理公平地分配给各年级存不同的时间里使用。在现有的体育场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学生的活动场地和配套设施,校方应会同体育组对学校的体育资源进行汇总统计.对不合理的体育资源进行整改.对教学必需的紧缺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逐步使学校的体育资源的配置达到《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和“双高普九”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浅谈专业理论课的备课方法 下一篇:浅析学校体育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