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 经历等于财富

时间:2022-09-15 09:25:42

我的职业 经历等于财富

核心竞争力

22岁那年,花儿一样的年龄,我中专毕业留校做文书档案工作。我学的是财会专业,但无法选择自己的岗位。每天孤零零一个人对着一排排档案柜,我也曾灰心过、沮丧过……好在我天生勇敢乐观,农村的黑土地培育了我宽厚的性格,短暂的失意之后,内心里生出―个最朴实的念头:前后左右都是我的老师,别辜负他们的信任,好好把本职工作做好。我所在的这一届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拥有了这唯一的留校指标。我在这一岗位上一干就是5年。5年中,我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从文件分类、归档、组卷到上架,每一个细节我都认真对待,力求完美,力求删繁就简,方便查阅。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获得业务上的支持,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的流程,使得我校档案室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从落后分子一跃成为先进单位。那一卷卷、一排排亲手整理的档案,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5年后,我接手了人事劳资工作。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人事劳资工作总与各方面事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单位每个阶段也总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看到换新人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老师又纷纷造访。人事劳资工作政策性强、原则性强且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只好把人事劳资政策手册带在兜里,一有时间就翻阅,熟悉政策的同时,核对每一个人的工资卡,认真解答每一个问题,积极想办法与人事厅、教委等相关部门请示和沟通。很陕,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落实,我获得了同事们的信任。我知道,对于离退休人员,退休金是他们的命根子。每次薪资调整,我都万分谨慎,生拍出一点差错,事实证明,我做到了工资核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不出差错。我总是耐心地聆听老人们的诉求、喜悦和烦恼……他们也把我当成最知心的朋友。逢人就说:小王好!

2002年,我所在的中专学校被合并到一所大学。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学习,弥补文化底蕴的不足。当时,我已获得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证书,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我很想在实践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就申请到所属美术分院(大专)做专职英语教师。经过层层考核,我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教师。教学工作与行政工作截然不同,备课的同时我背学生,我深入了解每一个人的英语基础,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他们过生日时,我发手机短信送一份鼓励和祝福;他们迷茫时,我跟他们畅谈^生理想与愿景;他们遇到学习难题时,我教给他们方法并与他们一道攻关。几年来,学生年终测评老师,我总是名列前茅。我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表扬或批评他们。有的学生晚上熬夜,上课打瞌睡,我就让他唱英语歌或是讲个小故事,让他清醒。然后开玩笑说:科学家已做过实验,能睡觉的人头脑聪明,智力一流。在和谐的气氛中,我教的投入,学生们学的开心。

一路走来,我不断回望,十几年,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当过英语老师,我始终遵循两个宗旨:敬业、精业。我的原始学历是中专,但我从不气馁,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学习,执着追求,坚守内心做人的真善美。在大学里,我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获得了同事们的信任和支持。“永不放弃”是我人生字典里熠熠闪光的四个字

重新回到行政岗位

2008年11月1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我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圆满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许,在博士硕士遍地流的今天,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这一纸文凭对于我来说却意味着很多。它见证了我一路走来的艰辛,了却了我内心的夙愿。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杨光教授说,职场之初,一定要做好个人定位和职业规划,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好的职业生涯是个人的价值取向与组织的价值取向一致,职场便成为个人价值及事业的承载和平台,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同时拥抱了组织文化,实现了个人和集体高度的和谐。

当我听到这番话时,内心是极其震撼的。如果我能早10年听到,早日规划,如今我一定会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我重新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我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术上起步太晚,无法取得更高的建树,而行政管理工作我已游刃有余。我思想素质过得硬,内心足够坚强,能够与时俱进,擅长于沟通与协调,待人接物也恰到好处。虽然我不具备有成为大师的潜质,但我自身系统修炼得很完善,我能适时根据外界变化调整身心状态,无大喜无大悲,用杨光教授的理论分析,这叫自身系统的改革;我勇于竞争,敢于博弈,能够主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善于否定旧平衡,适应新内涵,可以称作开放。一个能搞好自身改革与开放的人,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到身心健康,回报社会。2006年,我欣然接受了学院党委工作部的邀请,重新回到了行政岗位。

老黄牛

我所在的部门有一位如老黄牛一般辛勤工作的罗处长,年轻的同事很不理解她:马上要退休了,还事事不放心,亲历亲为,图个啥?

那时候我负责编辑学院简讯,罗处长也总是全程跟踪,有时候,稿件按她的意思修改之后,送到学院主管领导那儿审阅,主管领导往往不满意,等我弄明白主管领导的意图修改之后,她还要较真半天,我心里真着急。每一期简讯,都搞得我筋疲力尽。后来,我使用了一个消极的策略,你不是不放心吗,每次她布置任务的时候,我不像其他同事那样立刻抗议,不紧不慢嘴上说好,手上不干活。我就一个劲儿请示,问问这儿怎么写,哪儿怎么弄,她一着急,就给你写完了。起初,我为自己的小聪明暗暗叫好。时间长了,我们的交流多了,开始理解她。她身上明显具有50年代生人的特色:较真、执着、宽厚、埋头苦干、不会做秀,但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也发现虽然她衣着简朴,但思想并不保守,她会时常在Q上与你聊两句,或是发个E-mail做做你的思想工作。

20岁时,我踌躇满志,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优点;30岁时,朋友们向我哭诉部门领导的种种不足,我也感同身受;此刻,边写边回顾,我看到的竟然是每个人独特的优点:有人细腻,有人大气,有人善于公关,有人善于把握大局,有人坚守原则,有人具有向心力……这些人之所以成为领导,都有过人之处,有人尽管优点不突出,但无明显缺点,综合实力很强。我比较欣赏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理论”。核心是说一只水桶的容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人往往看到的都是自己的长板,以自己的长板去比较领导的短板,越比越不服,越比越消极,而忽略了自己的短板,失去了一次次提升短板的机会。如今,面对任何一个领导的不足,我都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并引以为戒。

“情”字最重要

一起共事有一个比我小12岁的小妹妹,我生日那天她说:王姐,今天你过生日,我一直记着,生怕忘了,我很喜欢你,送你件礼物。说着拿出一对发卡。我赶忙说:不用不用,你能记着,我就很感动。她说:我的礼物很有意义。接着就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原来暑假期间,她到小商品批发城购进了一批发卡,到社会上实践如何做生意,这是她特意给我留的,也是她赚来的。听完,我紧紧地握着她的手,我真的很感动,如果工作中有这样一个朋友能这样地惦记着你,不也是做人的一种成功吗?

我们学院有一位领导,为人正直,工作雷厉风行,很有创意思维,对下属要求也极为严厉,经他改过的稿子,一定会让你的思维进行一次大的变革。很多人不理解,也颇有怨言。我却把他给我修改过的稿子装订成册,仔细揣摩。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的思路能跟上领导的思维了,的确,有的稿件要站在领导的层面和角度去写。思路对拍,交流便多起来,我发现严厉的领导其实情感更丰富、更纯粹、也很人性化。只是他的严厉和严谨早已成为他的行事习惯,限制了他骨子里真情的流露。后来我更是惊喜地发现,他每次做报告,总会在正式PPT文档之前加一段诸如人文关怀、探索发现、神奇世界等小小的片段,启发人、关怀人、感染人,只是很多人终日忙忙碌碌,无心停下来看风景,没有领略他的这番境界和情怀而已。

上一篇:理财一个原则:资产是用来增值的 下一篇:花老公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