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天智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90例

时间:2022-09-15 08:55:58

头针配合天智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90例

摘要:用头针配合天智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90例。结果:痊愈52例,显效38例,有效率100%,由此可见,头针配合天智颗粒可做为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头针天智颗粒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21-02

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笔者选择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沂水中心医院康复科门诊及黑龙江省残联健民门诊的患者,采用头针配合天智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9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90例患者中均接受中医药的诊治。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偏头痛诊断标准[1]及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型头痛之标准[2]。其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半年,平均7.30年。

2治疗方法

2.1针刺治疗。针刺均取患侧穴位:主穴:患侧头维透率谷;配穴:风池、行间、太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取华佗30号3.0寸毫针,沿头维斜穴向率谷穴平刺进针,透刺2.5寸,轻微提插捻转,得气为针感向颞部及头顶放散;风池使用1.5寸毫针,向对侧口角方向斜刺1.2寸,轻微提插捻转,得气为针感为循经感传至后枕部和颞部最佳;行间、太冲穴使用1.0寸毫针,直刺0.8寸,得气后使之向上传导。然后用华佗SDZ-II型电针仪将输出线的正负极分别连在头维、风池、行间、太冲穴的毫针上,用疏密波电流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2.2中药治疗。使用天智颗粒(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20040041)5g日三次口服。服药15天为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3.2治疗结果。90例患者中,痊愈52例,占58%,显效38例,占42%;无效:无,总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王某,男,39岁,干部,主诉:右侧偏头痛3年,加重3天。3年前与人争执后出现右侧头痛,虽有刺痛,未作治疗,疼痛时轻时重,情绪变化时症状加重。患者曾在哈医大一院门诊诊治,诊断为偏头痛,曾服佐米曲普坦、麦角胺咖啡因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未见明显疗效。3天前由于情绪变化头痛发作且较前为甚,呈抽掣样疼痛,同时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治疗以针刺头维、率谷、风池、行间、太冲、太溪、委中、肾俞然后用华佗SDZ-II型电针仪将输出线的正负极分别连在头维、风池、行间、太冲穴的毫针上,用疏密波电流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日1次,配合天智颗粒5g日三次口服,共治疗15日,头痛症状完全消失,余证皆除而愈,随仿1年无复发。

5体会

本病属中医的头痛范畴,分为内伤及外感两大类。肝阳上亢证偏头痛为内伤头痛的一种,本证常因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日久火盛伤阴,肝阴被耗、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清窍而致头痛。天智颗粒以天麻钩藤饮为底方加减针对这一病机,旨在平肝潜阳,熄风止痛以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元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首乌藤、茯神宁心安神,槐花清肝泻火,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常有这种观点,认为头是“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手足三阳经都在头面循行,行于头侧的是手足少阳经,而偏头痛多在头侧发作,所以也认为偏头痛是属于少阳头痛的。在临床治疗中,确定头部的头维透率谷位置。头维虽然被认为是足阳明经之穴,但也是同少阳经、阳维脉相交会的位置,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与面神经额颞支分布在局部解剖中经常可以看到,在耳尖直上发际1.5寸位置就是率谷,它不仅是足少阳经的穴位,也是足少阳、足太阳二经相交会的穴位,可以用于主治偏头痛。它的下侧分布有颞浅动、静脉顶支、耳颞神经与枕大神经会合支,头维透率谷利用一针治疗二穴的作用,比单独针针灸头维或率谷穴的范围大很多,能够明显有针感,并直接对上述神经进行刺激,可使各神经痛觉的反映有效阻断,实现止痛作用,而得到治疗镇痛效果。两个穴位相合能够通畅各阳经经络,实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而治愈头痛的目的。风池作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阳跷脉两穴位的交会穴位,一直被历代医家用于治疗头痛、头晕等疾病的重要穴位,更是通到脑目络脉的一个重要腧穴。足厥阴肝经同少阳胆经相互作为表里经,行间、太冲分别作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与输穴,能够起到舒筋活络、疏肝理气、调经和血、熄风开窍的作用,实现调和气血、通利清窍、活血止痛的效果。该法采用针药同用、既治标又治本、缓急适宜不失的方法一直被用作治疗偏头痛的一剂良方。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3-244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6-109

上一篇:浅谈对妇科临床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下一篇:综合护理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