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临床探析

时间:2022-10-19 09:00:0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临床探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施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肺心病难治性心衰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27-01

肺心病又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多有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对肺心病心衰的常规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有部分患者治疗后没有临床效果,治疗难度极大,称为难治性心衰[1]。本文作者对我院部分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2.71±8.45岁;对照组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2.58±8.72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经临床综合检查及心电图、心彩超等检查均已确诊为肺心病心力衰竭,且经过吸氧、解痉、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及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7d后心功能仍为Ⅲ~Ⅳ级;排除肝肾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高血压等内科基础疾病、相关药物过敏患者等。所有患者在本次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所有患者继续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解痉、祛痰、抗感染、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及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等,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严密观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停止洋地黄的使用并酌情降低利尿剂药量,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采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进行加减,以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临床疗效标准为[2]: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等级改善2级以上。

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心功能等级改善1~2级。

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心功能状况未见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或死亡。

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百分比。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肺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中老年患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与生活环境的变化,该病的临床发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该病患者多有水肿、尿少、紫绀、咳喘气紧、纳差、多汗、腹胀等临床症状,中医认为属于“怔忡、心悸、水肿”等范畴,更加中医辨证观点,该病病位在心,但以波及肺脾肾,四脏皆虚,气虚血瘀而淤血内阻、本虚标实、水湿内停;因此施治时应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为主。

本文所用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便具有行气通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功效,其主要成分包含:炮附子、桂枝、黄芪、干姜、党参、丹参、茯苓、白术、川穹、陈皮、厚朴、红花等多味中药。现代药理学表明,该汤剂具有较强的抗心衰作用,能够扩张血管、抗血凝、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心肌并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利尿、强心、解痉平喘、祛痰、助消化及调节免疫、增强抵抗力等[3]。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1]岳鹏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30例临床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516-517

[2]沈业周,王枝茂.黄芪注射液联用米力农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4):267-269

[3]崔海燕,全国莉,王春莲等.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9):1023-1024

上一篇:经皮穿针单臂外固定架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 下一篇: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