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100例分析

时间:2022-09-15 07:19:16

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100例分析

慢性宫颈炎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1],治疗方法较多,但传统方法对严重及久治不愈者效果不佳。子宫颈环形电切操作LEE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该方法采用低电压、高电流及小的环形点刀切除宫颈病变,可在门诊进行手术,并可提供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简单易行,且不影响以后妊娠,是诊治宫颈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2010年1月~12月采用LEEP治疗宫颈炎患者100例,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0例患者均按《妇产科学》中宫颈糜烂程度标准确诊[2],年龄28~52岁,平均40岁,均无生育要求。10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宫颈肥大(直径最大60mm),10例曾于半年前做过微波治疗,合并宫颈息肉者10例,宫颈刮片细胞学Ⅱ级,病理切片示慢性宫颈炎,阴道涂片无滴虫、霉菌。

治疗方法:采用美韩合资生产的UM-150A高频电刀,选择混切Ⅱ,最大输出功率60W,功率档次0~10档,电切档次5~6,电凝档次7~8,于月经干净后3~7天治疗。手术步骤:①先行阴道镜检查,取结石位,消毒暴露宫颈,将3%的醋酸溶液涂在宫颈上,再涂以碘溶液,已暴露宫颈暴露病变部位。②不需麻醉。③将环形电刀置入带切病变部位2~5mm的宫颈12点处,子宫颈表面垂直切入深度5~7mm,电刀切入宫颈病变部位后,与其表面平行达宫颈对侧,将碘不着色部位全部切除,如合并息肉,自其根部平行宫颈管黏膜切除,手术过程中应用吸管吸入烟气。若病变范围大,可再次切除。为排除宫颈管病变,可采用宫颈管刮或采用宫颈管细胞刷样检测。④采用球形电极对宫颈创面浅表部位电灼止血,血止后于创面上涂抹止血药粉。⑤将切除组织定位标志后送病理检查。术后2个月禁止性生活、盆浴及阴道冲洗。术后分别随访1、2、6个月。

结果

手术均在门诊进行,手术时间3~8分钟,平均5分钟,术中出血2~10ml,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慢性宫颈炎。术后1个月宫颈上皮覆盖80%,术后2个月一次性治愈96例(96%),宫颈上皮覆盖达100%,宫颈形态恢复正常86例(86%);术后6个月复查,无息肉及糜烂复发。LEEP术中部分患者出现阴道热胀痛,宫颈创面出血,术后未发生创面感染及宫颈口黏膜闭锁并发症。

讨论

慢性宫颈炎治疗方法较多,有微波、激光、冷冻、红外线、辐射等,其机制是以物理、化学的方法使其局部糜烂细胞坏死,结痂脱落,新生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转入光滑,达到治疗目的。但对一些重要糜烂患者疗效不满意,易复发,而宫颈锥切术由于出血多和并发症多,现多不采用。LEEP是种微创手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有以下特点:①手术目的性强,治愈率高,在阴道镜指导下切除宫颈增生炎性组织及移形带,有可能减少宫颈癌的发生,且精确率高,盲目性小,不会切除过多的正常宫颈组织,避免造成不必要损害;电切电凝同时进行,术中出血少、疼痛轻,术后4~6个月宫颈伤口恢复正常,对组织弹性和生理功能不构成影响,比其他治疗更易为患者接受。②诊断治疗同时进行,LEEP应用高频电刀切除宫颈组织,对宫颈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破坏小,可获得几乎全部的病理学检查标本,可进行更为准确的病理学检查,及早发现恶性病发,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LEEP使某些宫颈病变的治疗从住院手术简化为门诊手术,方便了患者,降低了费用,是宫颈病变治疗的革新性进展;其主要的优点是切除病变组织后可送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且不需麻醉。较为严重的病变亦可通过LEEP将移形带切除。有研究表明,阴道镜下活检术及其他类型手术治疗采用单纯切除术,会过低估计宫颈病变严重性,易造成微小浸润癌漏诊,或不能将癌造切净。但将标本进行组织学、细胞学检查时,不易定位及评价标本边缘状况,或由于电灼作用影响标本边缘细胞学检查。LEEP前使用碘液会对宫颈上皮组织产生影响。这些均会对标本的组织学检查产生影响。

总之,LEEP可同时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术中出血少、不需麻醉,切除范围及深度容易把握,手术时间短且安全,很少出现术后病率。患者痛苦少且可保留生育功能,费用低且可在门诊手术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但应注意,LEEP环形电切宫颈需有经验的医师进行,需把握切除深度、范围,若切除过深,范围过广,容易造成脱痂时出血多。同时电凝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造成排液量大,时间长,易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62.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3.

上一篇: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盐酸布比卡因与甲磺... 下一篇:头孢地嗪治疗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