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卒中后痴呆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5 07:18:54

循证护理在卒中后痴呆的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72-02

〖HJ1.6mm〗卒中后痴呆作为最近国际学术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受到广泛的关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是指卒中3个月后发生的痴呆。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约280/10万),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多数研究报道,卒中后痴呆发生率占脑血管病患者的26%~30% ,9倍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1]。我们将循证护理的理念运用于脑卒中痴呆患者的康复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及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筛选出66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后痴呆患者,所有病例经过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并符合ICD-10痴呆的诊断标准,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既往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或阳性家族史,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66例患者中男45例,女21例;年龄55~85岁。其中缺血性54例,出血性6例,混合性6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构成及病程、病变性质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卒中的治疗、护理及认知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循证护理的理念运用于其康复实践中。

2.1循证过程

2. 1. 1 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通过全面评估,综合分析判断,确定以下护理问题。(1) 疾病知识缺乏;(2)记忆障碍;(3)智能障碍;思(4)维障碍;(5)定向障碍。

2 .1 .2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公认的观念认为,PSD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征,包括血管性病因、变性性病因或两者兼而有之[2]。55岁以上的卒中患者发病后5年内的痴呆患病率为20% ~30%左右,而同龄正常人群仅为5.8%,公认的PSD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血管危险因素、卒中前认知功能减退、卒中严重程度、脑血管事件和白质病变等[3]。其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思维、感知觉障碍和定向障碍等。卒中后痴呆的智能障碍由于病变侵犯的的只是某些局部的区域,因而使智能部分发生障碍,如出现记忆减退、理解力削弱、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的基本特征一般保持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判断和自知的能力,定向力比较完整。

2.2实施护理

2.2.1做好健康教育 护士应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痴呆与卒中的关系,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变化的方法。针对患者记忆力差,听力欠佳,动作缓慢等特点,采取语言教育配合书面教育的形式,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卡片,定期讲课,反复训练。

2.2.2对记忆障碍的护理:强化记忆锻炼,增加信息的刺激量,经常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生活的经历,帮助其认识目前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和事件。定时看电视、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保持良好的社会互动,可获得更多的信息。经常协助患者确认现实的环境,如房间、厕所、餐厅。房间内的摆设尽量不搬动,减少辨认环境的困难度。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给予充足的营养,改善饮食结构,多食富含卵磷脂、乙酰胆碱的食物,有助于核糖酸补充入脑内,提高记忆力。

2.2.3对智能障碍的护理:卒中后痴呆患者智力损害后恢复很慢,为了延缓痴呆进展的速度,少量多次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给与良性刺激与练习,以促进病人主动性的提高。重点是促进其多用脑、勤用脑,以刺激大脑的思维活动。有意为病人安排与周围人接触,进行对话、让患者听音乐、折纸、绘画和简单的炊事,以及扫除等。给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功能训练计划,包括语言、计算及理解功能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反复强化、持之以恒、耐心辅导和鼓励。给予促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2.2.4对思维障碍的护理:对思维贫乏的患者多给予信息及语言刺激,对患者关心、体贴,多与其交谈沟通,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用患者经历过的重大事件,诱导启发病人用语言表达,刺激大脑的兴奋性。对思维活跃及紊乱的患者,改变话题,分散注意力,转移思路,保持情绪平稳,使思维恢复到正常状态。对有妄想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语言恰当。与患者交谈时,掌握病情动态,注意谈话技巧,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

2.2.5对幻觉的护理:护士掌握患者不同类型的幻觉及其特征,并对症护理。出现幻觉要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尽快将其引导到正常的情境中来。

2.2.6对定向障碍患者的护理:有专人陪护,片刻不离身,防止患者单独外出、走失,发生意外事件。患者床位不要轻易更换,尽量保持原状。对一些轻度痴呆患者进行定向力训练。如在患者病房内设置醒目的标志,利用小黑板和日常生活护理时反复向患者讲述日期、时间、地点、天气等,使患者逐渐形成时间概念,帮助患者定向,改善其行为,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2.2.7加强基础护理:(1)认真做好生活护理,患者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需按时督促和协助病人料理衣着、梳洗、刷牙、大小便、饮食等,并反复进行训练。经常卧床的患者以及大、小便失禁患者要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多翻身,防止褥疮。(2)患者多失眠,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观察并记录睡眠情况,不让患者蒙头睡觉。(3)安全护理:由于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而运动功能保持完好,常无目的闲逛、或干扰他人、外出,易发生意外,故严格看护,确保门窗安全,防止外走。

2.3 效果评定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社会适应功能障碍调查表(FAQ)进行客观评定[5]。对本组患者入院时、入院8周后测定精神状态(定向力、记忆力、语言、回忆、注意力及计算力5个因子)以及社会适应功能障碍相关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P

3 结果

3. 1 两组在经过8周的治疗、护理后FAQ分值较前减少;自身护理前后对照,经t检验,研究组社会适应功能障碍得到一定改善,p 0.05,无显著性差异。2 组护理前后社会适应功能障碍(FAQ)积分比较,见表1 。

3. 2 研究组护理前、后MMSE总分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语言5个因子得分均较护理前有提高,P

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8周后5个因子得分均较护理前有提高,但除了语言因子方面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其余4个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2组护理前后精神状态(MMSE)各因子及总分比较,见表2 。

4 讨论

卒中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卒中后发生痴呆的风险增高。卒中后痴呆涵盖了卒中后的各种痴呆类型,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原因。神经可塑性理论指出脑可通过学习和训练以完成因病损而丧失的功能,并使相应的皮质代表区扩大[6]。因此,对脑卒中后痴呆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对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改善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2组在护理前社会适应功能障碍评分较高,研究组8周后社会适应功能障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况且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语言5个因子均有提高。表明,循证护理针对性强,患者的依从性好,从而能明显改善认知功能,降低致残率;只要了解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掌握对患者认知状态的评估方法,进行科学的护理,就能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或减轻家属心理和经济负担,对痴呆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上一篇: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下一篇:气管镜下冷冻取异物22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