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5 06:48:32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时知识经济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那么,如何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实施创造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本文拟从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培养学主的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是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述,所以,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课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的成功之道时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得注意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造。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就要在勤于积累材料基础上,巧于设计问题情景,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入入胜的寓言、典故、启迪智慧的述语、美妙的音乐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并由此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例如,我在讲“依法纳税”的内容时,用了两个“猜一猜”,第一猜,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总投入是多少?第二猜是“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用猜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活跃的学习氛围,由此感受到税收的重要性,用一个“算一算”,厦门远华走私案案犯偷税300亿人民币,按照每个儿童一年300元的学习费用计算,可以解决1亿失学儿童的一年学费……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意识到偷税漏税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极大愤慨,这就激起了每个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可见,在政治课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学习,迷恋科学,学生的创造意识也就能随之而滋长起来。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教师教学课前要精心设计疑问,在课堂上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再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所以教师教学就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

那么,何种设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其标准应是:能联系实际,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能激发、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综合、发撒、聚合、观察、想象与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我在讲“商品”时,没有直接问“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的提问。(1)一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品里香甜的饼干,可口的饮料,流行时装等,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去哪里?(2)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医院给病人输入氧气是不是商品?(4)劳动的产品都是商品,你同意吗?(5)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学生创造思维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造性的要素也得到训练。

三 、鼓励求异精神,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伽利略由于为“上帝六天时间创造世界”这一修道院学说得求异,于是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拉瓦锡由于对“燃素说”求异,于是有了氧气的发现。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的求异,于是有了大庆油田的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大开”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例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关系”时,我讲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就有意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把这一成语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果然,就有学生马上“勇敢”地站起来,提出反对意见,且响应者越来越多,他们纷纷举例辩驳我的说法。最后,我接受了同学们得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在一场唇枪舌战之后,学生对课本知识就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学生的求异乃至辩证思维品质自然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求异思维不是单向思维,它是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例如,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时,我先提示学生对“仓凛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命题进行辨析。再指导学生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用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来进行辨析;从哲学常识的角度,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矛盾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来进行辨析,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发散,变通和独特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政治教师要学会引导学主求异,让学生懂的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在的方法和答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成为具有独创精神和创造型人才。

四 、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说:“教学有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课堂教学是师主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力,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教学还要注重学法,指导学法。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指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放弃“填鸭式”的教学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而向参与式教学过渡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创建和实施更先进的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是较好地适应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有:(1)教师要把发现和创新确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2)教学要指导学法、改革学法;(3)要广泛应用先进的电教手段;(4)学生不是被动的听讲答题,而要主动动脑、动手动口;(5)教学评价与检测形式应多元化,并鼓励标新立异。

例如,讲经济常识可以组织“股市追踪”,讲哲学常识可以进行“哲理论辩”,讲政治常识可以举办“热点访谈”。只要教师认真投入,精心策划,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参与形式教学方案,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上大胆创新,就一定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经常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上一篇:人人爱国家与国家爱人人 下一篇:提高幼儿园教师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