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化主题式”军事素质训练体系研究

时间:2022-09-15 05:13:58

“阶段化主题式”军事素质训练体系研究

摘要:军事素质培养是生长干部任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培养对象特点、军事素质形成规律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看,必须结合军事课程教学在课内外建立一套军事素质训练体系,划分不同的军事训练阶段,赋予不同的训练主题,才能保证学员军事素质的全程化培养,使他们完成“由民到兵,由兵到学员,由学员到合格军官”的转变。本文从建立军事素质训练体系的必要性、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以及形成训练体系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生长干部; 任职教育; 军事素质; 训练体系

随着我军军事人才培养依托国民教育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被引进部队,经过为期10个月的岗位任职培训后走上部队基层管理和技术岗位。地方大学毕业生虽然学有专长,但是缺乏从事军人职业所需要的军事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军事素质培养成为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必须培训的重要内容。

1 建立“阶段化主题式”军事素质训练体系的必要性

“阶段化主题式”军事素质训练体系,是指按照全军院校军事共同课目训练的基本要求,按照军事素质循序渐进的形成规律,在生长干部学员任职教育期间,结合所开军事课程,划分不同的军事训练阶段,在每个训练阶段分别赋予不同的训练主题,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坚持军事素质全程化培养,使学员在10个月内强化生成良好的军事素质。

1.1 从培养对象的特点看,必须建立军事素质“阶段化主题式”训练体系。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在任职培训前,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专业基础,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身体素质还没有完全定型。许多人想在部队建功立业,但是缺乏军事职业素养,主要表现为怕吃苦,心理素质脆弱,身体协调性差,缺乏军人气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缺乏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誉观念等。因此,在任职教育中必须开设军事课程,培养学员形成良好的军事职业素质。但由于10个月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时所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军事职业基础必修课的时间仅占10%。可见,在校时间短、军事课程学习时间少的特点,就决定了在学习期间,必须同时在课外建立一个系统的军事素质训练体系,才能有效克服培养对象在军事素质方面的不足,确保学员完成“由民到兵、由兵到学员和由学员到军官”的转变。

1.2 从军事训练规律看,建立“阶段化主题式”训练体系是生成良好军事素质的重要保证。

个体军事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组织军事训练如果违背这一规律,训练内容难易混杂,训练程序杂乱无章,势必会降低训练效果,甚至使训练无法进行下去,只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才能使受训者逐步增加知识积累,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顺利实现既定训练目标。所以,学员军事素质的培养,单靠几门军事课程是不能形成的,必须同时在课外时间结合课程教学,按照受训者的接受能力和训练基础,恰当地确定训练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相关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穿插配当,做到先简单后复杂、先基础后应用,力求内容连贯、依次递进,建立起一套军事素质训练体系,才能符合军事素质训练的基本规律。

1.3 从课程体系看,“阶段化主题式”训练体系是任职教育军事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

任职教育的军事课程体系一般由三类课程组成,一是以形成能力为指向的军事职业课程,主要有共同条令、轻武器射击(手枪、自动步枪)、手榴弹使用、战备基础、战术基础与防护(单兵、班)、军事体育和军队基层管理等,二是以适应岗位发展需要为指向的军事学课程,主要有军事理论等军事学术课程。三是以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品质为指向的隐蔽课程,这些可以通过结合所开军事课程,营造校园的军事训练氛围,挖掘隐含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使学员建立正确的军事职业态度和职业品质。军事素质训练体系属第三类课程,它结合共同条令、军事体育、战备基础、军队基层管理等课程,开展“阶段化主题式”训练,努力营造全过程军事素质训练氛围,以保证学员军事素质的养成,对学员军事职业态度和品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制订“阶段化主题式”军事素质训练计划的探索

制订“阶段化主题式”军事素质训练计划是建立训练体系的核心和前提。按照“阶段化主题式”的设计思路,在设计训练活动计划时,应重点把握好三点:一要根据军事职业基础训练内容合理划分训练阶段;二要根据各阶段培养重点科学确定军事素质训练主题;三要做好课外教育训练与课内教学的有机结合,使二者协调一致。

2.1 制订军事职业素质训练计划,强化军事与管理素质。

制订军事职业素质训练计划,目的是按照“集中军训和分散训练相结合,军事素质培养不断线”的思路,根据培养合格士兵、合格班长和合格分队长的要求,划分三个训练阶段,其主题分别为军事共同基础训练、班管理能力训练和分队管理能力训练。在第一阶段(入校训练)阶段,重点打牢军事基本技能素质,完成好由民到兵的转变;在第二阶段,继续抓好军事素质培养不放松,采用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方式继续强化入伍训练期间单兵队列动作训练,同时进行班的管理能力培养;在第三阶段,在进行军事基础训练、班的管理能力等综合训练的同时,重点进行分队的管理带兵能力培养,为岗位任职需要打下良好的军事素质基础。

2.2 制订体育训练计划,强化体能与心理素质。

制订体育训练计划,目的是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强化提高,体育锻炼不断线”的思路,规范学员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学员熟练掌握军事体育基础体能和基本技能的各项动作要领。在第一阶段(入伍训练阶段)进行基础体能初步训练,首先由军体教员利用每周2学时的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动作要领的讲解,由学员队组织施训;第二阶段(第一学期)继续进行体育和心理素质训练,但要求的标准比前期更高。第三阶段(第二学期)主要进行军事体育技能训练,强化学员的体能、技能以及心理素质,为岗位任职需要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

3 形成“阶段化主题式”军事素质训练体系的必要条件

3.1 要操作规范,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军事素质训练,体现了人才培养从教学层面向教育层面提升、课内教学向课外活动延伸的改革思想,要确保整个训练过程的科学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课内和课外协调一致、互为补充,就必须把军事素质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筹划和整体设计。这样,才能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将军事素质训练内容需要分成若干教育训练阶段,各阶段根据培训重点确定相对集中的主题,围绕主题设计教育训练活动,每一阶段分别明确目的、要求、内容、计划安排、责任单位和考核方式等,从而使训练计划切实可行。

3.2 要成立组织,形成军事素质训练机制。

军事课程的教学可以由教员来组织实施,但要搞好军事素质训练,由于时间长、内容多、涉及单位广,因此,应由训练部门牵头,成立由机关、教研室和学员队组成的训练指导小组,在每个训练阶段,应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以正式通知形式下发执行。在组织考核时,应严格按照达标考核的要求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军事素质训练机制,保证整个训练体系的组织实施。

3.3 要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合力育人的训练效果。

在10个月期间组织军事素质训练,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相互协调,坚持训练不断线,才能确保训练效果。在训练期间,指导小组领导应经常检查训练情况;教研室组织教学应严格标准,搞好集体备课和统一动作,要经常性会操、集体观摩;学员队担负着管理育人的责任,应加强平时的组织管理,确保每个阶段训练主题的具体落实。只有各单位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合力育人,才能确保学员形成良好的军事素质,为岗位任职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晨光.士官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军事教育,2007,19(1)

[2] 柴宇球.转型中的军事教育与训练[M].北京:出版社,2004:210

[3] 李元奎等.军队院校岗位任职教育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101-105

上一篇:企业从创新中得到发展 下一篇:小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