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网络转换与企业的发展

时间:2022-09-15 05:06:03

社会关系网络转换与企业的发展

[摘要]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角度出发,论证了企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机制和途径。认为企业所掌握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作为判断公司制企业发展是否成熟的标志;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由企业或个人掌握社会关系网络进行比较,指出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由个人向企业的转变,虽然是企业发展成熟的必然过程,但在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网络需要在个人和企业中寻求一个均衡。

[关键词]社会关系网络;经营者;治理结构;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3-0001-06

本文获教育部博士点基金(03JB790032)和福建省社科基金(2003T088)的资助。

一、引 言

企业在开展其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都要或多或少与外部单位或组织发生各种往来并由此形成各种费用,由于企业在对外经济往来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社会关系网络体系,因而其产生了不同的交易成本。科斯最早关注企业交易过程所发生的成本,他在其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从交易成本出发要回答企业的性质问题。此后,理论界开始从交易费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应该说新制度经济学对交易费用与企业内在联系的研究拓宽了理论视野。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我们仍然无法全面了解企业各种具体交易行为和交易方式的]变过程,而且,企业的交易过程受到都受到当地特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例如,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其生产经营大量借助人际社会关系网络来完成,这种人际社会关系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在社会人际关系下所发生的交易并不完全依据市场原则,有时这种交易甚至是在产权模糊不清、合同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然而,对于在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大量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的非市场化交易方式将对企业发展有何影响,以及企业这种交易方式]变特点,还有待于理论界的进一步研究。

西方现代企业理论虽然通过引进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产权、制度等因素,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缺陷,打开了研究的思路,但又基本上保存了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即稳定性偏好、理性选择和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埃格特森,1996),这意味着行为人的选择都符合利己主义原则,并遵循效用最大化准则。这种思维模式,导致经济学忽视对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Coleman较早认识到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他认为:通过社会环境,个人行为将得到调整、改变和约束,社会关系网和社会组织无论在社会运行还是经济运行中都是重要的(James Coleman,1988)。由于社会关系网和社会组织对要素的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被看成一种资源,构成了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Bourdieu(1997),Coleman(1990),Putnam(1993)、Stiglitz(2005)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他们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社会关系网络的认识。Mark Granovetter (1985)里程碑式的作品《经济行为和社会结构:有关嵌入的问题》,引发了发展经济学一轮新的争议。Granovetter称,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能创造出一个经济信任的氛围,但单有这些关系本身是不足够的,还需要网络将其嵌入到特定的社会一经济环境当中。当制度和网络结构交织在一起并且再也不能作为单个的实体来区分时,嵌入就产生了。正是通过嵌入,经济行为人以及他们的行为才能广泛地合理合法化,同时,经济决策不再简单地只是理性选择。由于社会关系和网络在长期内嵌入健康的制度并创造出,因而对经济发展起关键的作用。Aldrich, Rosen和Woodward(1987)的经验研究证实了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创立过程的影响,甚至对后来的企业实践和企业成长的影响。Birley(1986)通过研究160家印度企业,提出了网络在新企业创立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区分了两种网络组织:非正式(家庭、朋友、商业等)和正式的(银行、律师、会计等)网络,并且发现非正式网络对企业的作用意义更大。

我国对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更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社会关系网络引入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标志性的成果。中国的经验表明,构成社会资本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着广泛影响。李路路(1997)通过对1995年第二次全国私营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对数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民营企业主办企业前的家庭背景、个人地位以及政治面貌对企业成功并不具有重要性,而与其来往关系最密切的亲戚、朋友及其配偶的社会地位对企业成功具有明显的重要性。石秀印(1998)以1995年全国工商联对私营企业家的调查数据为分析依据,通过概率统计,验证了存活时间长且经营成功的私营企业家往往是与拥有资源和权力支配者具有更密切关系的人的看法。边燕杰等(2000)通过对广州1998年的188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证明了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经营能力与绩效具有重要作用的理论假设。金祥荣等(2002)对浙江专业产品区及广东专业镇的研究也印证了在缺乏集群网络与具有簇群网络的两个时期中民营经济发展的明显差异。国内的研究一方面证明了,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正式制度和规则的变动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依赖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的网络便有了更大的作用空间,这种“关系”资源的多少决定着民营企业获取市场机会与资源能力的大小,进而导致了企业绩效差别;另一方面揭示了集群网络所具有的信息交流方便、获取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技术快速传播与扩散、由交易成本降低而增进的合作等网络优势(王增等,2003)。

社会关系网络所拥有的强大的合作维系力量。对企业而言,何人掌握控制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经营者个人还是企业组织控制其社会关系网络,可以从中发现它们与企业产生截然不同生产经营方式的所存在的内在联系。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控制权可以在企业和经营者个人之间相互转换,考察这种转换的形式和条件,目前理论界还缺乏研究。本文试图在通过分析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归属的不同,研究其对发展企业的影响,提出关于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化一般模型。

二、从社会关系网络考察企业发展的成熟状况

根据企业的成长历程,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区别企业是否已经发展成熟,发展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如果从独立商品生产者的角度,那么,其成熟的标志则主要是看企业是否具有独立发展的能力,即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摆脱对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有效配置企业的要素资源,独立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有这种能力,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不够成熟,往往无法脱离对创业者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但对于发展成熟的企业,经营者不管是业主自己还是聘请人,个人都只是为企业发展服务,在企业与经营者的关系中,企业处于主导的地位,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更换经营者。不可否认,经营者能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企业发展成熟的不同,这种经营者的变更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程度是有区别的。

发展越不成熟的企业,不利的影响就越显著。而如果企业成长一直离不开对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对于发展不成熟的企业,其对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如果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所有者实际上无法有效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是此类企业实行两权分离的困难所在。例如国有企业在体制转型过程,我国基本废除了由政府计划渠道对企业生产经营控制,缺少计划所提供的营销渠道,国有企业面临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组织生产经营的问题。由于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缺少通向市场属于企业自己的营销渠道,政府希望通过放权,企业能够在经营者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开拓市场,形成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然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市场的开拓和企业营销渠道的建立通常建立在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上,由此必然产生企业生产经营对个人的依赖,经营者也因此在企业里拥有绝对的权威(杨瑞龙,2002),这类企业经营者的变动将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也就在意料之中。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能间接证明这一看法。龚玉池(2001)对国内在1993年前上市的150家公司的研究发现,公司高层的非常规变动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高度依赖经营者,往往也是经营者个人的原因,企业无法顺利完成艰难的创立历程,被迫关门歇业。根据国内学术界对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主的调查,在较为成功的创业者中,来自政府部门的干部以及国有企业的管理和采购销售人员占了较高的比例,他们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客户作为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力支持了企业营销渠道的建立,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对私人及其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使得这些企业一旦更换经营者,则往往会因为社会关系网络的突然断裂,导致企业被迫歇业。

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对经营者社会关系网络表现出如此严重的依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大量的企业逐渐摆脱了对经营者个人的依附,形成了属于企业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不会因为经营者的更换影响到其生产经营社会关系网络体系。如美国的福特公司,它的创立者――亨利・福特因为发明T形车和分工合作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全球著名,而福特公司经过了一个世纪,虽然企业家换了好几代,但仍然保持着活力;可口可乐公司从1892年创立起,经历了好几任总裁,但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因此而衰退,而且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品牌,这些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组织,虽然其经营者经常改变,但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能够维系起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渠道。与这些大企业不同,大量中小企业虽然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创立期就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歇业,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并长期存续下去,如我们所熟知的国内老字号品牌,他们无不是从小摊贩、小作坊等形式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经营交接方式往往就是“子承父业”,这一方面保证了经营权和所有权不会旁落,实现社会关系网络家族内的传承,使得这些家族产业在经营者的不断更替中能够保持稳定发展,从而成为了百年品牌。

从企业与经营者的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长期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关键是要正确处理经营者与企业的关系,处理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转化,降低企业对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依赖。虽然社会关系网络作为特殊的资本形态,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存在一定的垄断性,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他们所掌握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但由于企业发展程度的不同,企业不同的制度安排和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负责人发生变更时,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产生不同的影响。杨瑞龙(2002)提出,一个成熟的制度应该是激励企业家通过营造产品和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一旦企业离职,也能够保证企业仍然能够继续生存与发展,企业由此脱离对个人的依赖,我们由此可以把这两类企业分别定义为非成熟企业和成熟企业。非成熟企业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由于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对生产经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此类企业的发展对经营者高度依赖,企业无法自我生存;与此相反,成熟企业是通过制度和组织,建立起属于企业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组织对生产经营社会关系网络的控制,确立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导地位,因此,作为发展成熟的企业,经营者的变更不会严重冲击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转换原因及其过程

企业有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伴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社会关系网络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企业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取代了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向。那么,在企业摆脱经营者个人关系网络的依赖的过程中,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企业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转换?

(一)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转换动因分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不仅需要调整其生产经营以适应竞争的需要,而且,还要根据需要,及时促进其社会关系网络的]变,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成熟。导致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由个人向企业自身的转换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人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风险大,成本高。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谁控制了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也就基本控制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就现代公司制企业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如果人个人掌握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人个人社会关系网络隐蔽性,使得所有者难以对其经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费用十分高昂。另外,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生产的控制,不仅监督困难,而且还会导致激励措施难以发挥正常作用。根据詹森和麦克林(1976)的研究,信息的不对称,即使给予人剩余索取权也不能提供有效激励,因为人按照委托人的目标进行决策所付出努力的成本和收益不对称,而按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决策则能获得全部收益而不须承担全部成本。信息的不对称,容易产生人“劫持”企业,为了提高投资收益,投资者只好被迫支付人高额的报酬。虽然林浚清、黄祖辉和孙永祥(2003)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差距(CEO薪酬水平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薪酬数额的差别)和公司未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大薪酬差距可以提升公司绩效。但林浚清等人的研究是为了证明提高管理层报酬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人员报酬总有一个限度,不能因为管理重要,企业就必须满足管理人员不合理的要求。林浚清等人认为适当提高薪酬差距,甚至“维持合理的‘内部人控制’和稍弱的董事会独立性”,有利于发挥薪酬差距的激励作用。然而,实际上发展成熟的企业必须要有控制管理人员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报酬激励产生作用的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国有中小企业正是在改制的过程中,人实际报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却在竞争中不断从市场中逐步退出,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为人个人所控制,虽然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但建立在人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基础上的国有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由于无法利用制度对其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所以对中小企业而言,这反而证明采取民营企业的形式,也许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经营自己的企业,工作更有动力,而且,还不存在问题。虽然龚玉池(2001)发现我国上市企业更换公司高层不能改善企业绩效,但他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更没有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角度进行探讨。实际上这也从侧面说明原由公司高层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不能为新高层人员所利用,导致公司生产经营网络体系无法转型,这从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现有上市企业发展的不成熟,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网络被人所控制,企业不得不得不付出沉重的费用。降低这种费用,实际上就是加快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控制权的转换,实现社会关系网络由个人到企业的转变。因为,一旦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属于企业组织而不是管理层个人,新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企业已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只需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可以较快提高经营效益。

第二,企业发展的存续性。当经营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时,由业主自己掌握控制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也同样存在着风险与成本。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企业如果不出意外,可以持续生存下去,但作为自然人,企业家却有受自然生命的限制。因此,若企业仅依靠业主自己所掌握的社会关系生存,随着业主的退出或生命的结束,企业的生产经营必然会陷入困境。就国有企业而言,由于缺乏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人虽然不是国有企业有所有者,但由于他们个人社会关系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使其在企业中形成了“一个人说了算”的决策机制,即通常所说的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当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作义的意外逝世,使得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不在慌乱中匆匆让新人走向前台,以至于人们对后继者能否完成彭作义规划中的几笔资本运作抱有一丝遗憾;而云南玉溪的烟草大王诸时建,当犯罪事实东窗事发后,马上引起了全国喧哗,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随着第一代的创业者年龄的增长,他们必将逐步退出舞台。在这种情况下,老一辈企业家所建立的社会关系网如果没有在他们的后辈获得传承,随着他们的退出,企业发展就有可能陷入困境。

(二)社会关系网络转换过程分析

根据前文的分析,受人个人社会关系网络控制的企业,不仅面临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因此还要承担高额的成本;相比之下,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可以通过企业组织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各种资源,从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受人个人社会关系网控制时,企业缺乏独立性,所发生的交易实际上与人个人相联系,做的是一种私人生意;只有社会关系网络由个人转换为企业,企业自身独立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交易过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才会确立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社会关系网络由个人到企业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的?对此,我国的理论界并没有进行深入而详细的研究。

虽然现代企业理论批评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生产的过程抽象成既定制度安排下投入与产出的一个简单方程,它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进行重新表述,并研究企业的本质,从而把企业的研究从抽象带回了现实。但是,现代企业理论也走进了一个误区,它强调制度安排在企业中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社会关系网络]变的分析,更没有分析这种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由于缺少对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动态分析,也就无法揭示企业发展成熟过程其社会关系网络]变与治理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

通过企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规范的企业组织,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由个人到企业组织的转换。社会关系网络的转换是与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的完善紧密相连。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一旦生产经营复杂程度超过了业主管理的能力范围,此时,业主就会聘请经理人员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为了有效组织生产,同时也为了规范和约束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定规章制度,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确立起在企业的核心地位,规章制度则是手段,在企业组织的制度规范下,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从经营者个人转移到企业,使其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社会关系网络的拥有者。

企业组织拥有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这是企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与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建立在正式组织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是一种非人化的关系网络,在这种网络关系下所发生的交易关系受到制度和组织的约束。而当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属于个人的时候,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做的是一种个人生意,各种交易活动因经营者的个人原因而发生;而当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属于企业组织,做的是企业自身的生意,交易的发生不取决于经营者的个人因素,经营者的个人社会关系只对交易行为的发生起到辅的作用。正是因为社会关系网络从个人转换为企业组织,企业才有可能更换人而不至于影响到它的正常经营活动。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建立起属于企业组织的生产经营社会关系网络,其中的关键取决于企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企业属于业主本人,因此,生产经营的社会网络关系也就自然控制在业主手中,企业与业主融为一体,个人拥有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会关系网络模式方便中小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减少交易费用;但另一方面,个人关系网络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公司制企业与此不同,业主是通过人对生产经营进行管理。人的出现,使得原先维系企业生产经营的业主个人社会资本需要转移,但这种转移只能转移给企业而不是人,因为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如果为人个人所控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隐蔽性和封闭性,将增加对人监督的难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风险。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向公司制方向发展,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就不能被人所控制,但也不能一直控制在业主手中,而必须通过企业制度和组织的建设,有序进行社会关系转换,逐步建立起企业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

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并不否定人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存在,而且,人通过关系网络也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益的帮助,但此时,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只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辅助作用。虽然在企业中,经营者拥有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它的发展并不依赖于这种个人关系,而是凭借企业组织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克服因经营者的变动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所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我国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转型启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社会关系网络的转换,是企业确立起独立生产者地位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验的积累,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管理日趋成熟,规章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社会形象的建立,这些都有力促进企业组织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社会关系网络都能够实现顺利的转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生产经营方式的改进与社会关系网络的转换并不是完全在步调上都能够保持高度一致。由于社会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原因,不同的企业在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主导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的类型也会呈现出各自的特性。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但在社会关系网络转换却迟迟难以进行,导致企业发展严重依赖于经营者个人。对于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转换的重要性以及其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在我国长期为理论界所忽视。

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逐步开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在2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涌现出大量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如果说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出现偏差,那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产权改革和治理结构的建设没有注意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培育,过分依赖和强调经营者个人的能力和作用。虽然通过改制,也培养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如: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青岛啤酒的彭作义等等,但是,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能成为成熟企业的企业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从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高层更替与公司业绩的研究也可以看到,公司高层的非常规变动的可能性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对高层管理人员个人的依赖,而且,众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企业发展如此依赖于管理者个人,一旦这些成功的企业家离开,企业不可避免要陷入经营的困境。转型成功的企业,企业发展可以不受经营者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企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其社会关系网络转换的途径,是在确立企业法人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组织和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起企业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步实现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有序转换。然而,我国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转换明显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企业缺乏市场经验。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开拓,强调通过非正式的人际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为了增强企业快速应变能力,创业者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正式的规章制度、程序规则成为摆设。其次,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许多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制度规章难以得到贯彻执行,企业往往需要通过私人社会人际关系处理各种事务,由此削弱了企业组织的作用。就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国有企业本身性质的特性,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忽视构造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在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独立的社会关系网络,生产经营依赖个人,组织和团队作用弱化,制度规则无法执行,结果导致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生产经营受制于人个人,不可避免出现了所谓“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为促进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推动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转换,逐步培育企业组织独立的社会关系网络,确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体系。

建立企业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实质就是确立起企业作为独立生产经营者的社会地位,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我国国有企业已进行了多年改革,虽然政府在改进和降低对国有企业行政干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但却忽视了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建设,致使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要吗依赖原来的行政计划体系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无法脱离行政部门的干预;要么虽然摆脱了政府行政部门干预,却无法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由原理受制于政府变成受制于经营者个人,依赖于人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对于前者的危害性理论界有较清醒的认识,而对于后者,则认识模糊,以至于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强化人的作用的倾向。由于不注意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建设,使得政府简单的放权行为,却由于企业缺乏能够独自维系其进行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得不依赖人个人的努力。因此,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仅只是产权改革,也不是简单的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还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形成以企业组织社会关系网络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体系。另外,企业组织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还需要涉及到生产经营方式改变等方面更为广泛的内容。

国有企业在由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市场渠道,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无法及时建立,导致其生产经营所需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控制的人手中,规章制度无法得到贯彻执行,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监督难度,极易产生资产流失,流人个人腰包。因此,一旦企业无法控制掌握其生产经营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将倾向于有利于私人而不是公司制企业的方向发展。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主要依靠个人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发展机会的中小企业,为什么广泛采取了私人或家族企业的形式。

所以,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过程中,产权的改革,规章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完善,还必须同时推进企业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这是不论国有还是私人企业摆脱个人控制,走向公司制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James S. Coleman.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M].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Putnam, R.Making Demor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Italy[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3]Oliver・E. Williamson.Markets and Hierarchies[M].New York:Free Press, 1975.

[4]Oliver・E. Williamson.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 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2, 87.

[5]Jensen, M. C. and W.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1976,3.

[6]Edith, Penrose.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59.

[7]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张慧东,姚莉,等, 译.社会资本―― 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

[8]约翰・克劳奈维根 .交易成本经济学及其超越[M].朱舟,黄瑞 虹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9]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 治理结构[J],经济研究,2003,(4).

[10]杨瑞龙.试析我国企业家形成机制的缺陷及其改进思路[J].学术月刊,2002,(6).

[11]龚玉池.公司绩效与高层更换[J].经济研究,2001,(10).

[12]储小平.家族企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融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Social Net Transition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A story of an Enterprise Becoming Mature

Lin Minshu,Lao Chengqiang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mechanism and approach for enterprises to m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ture degree of a corporate enterprise can be judged by its social net. From the view of transaction costs, the comparison of the social net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under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pointes out that the transition of social net from individuals to enterprises is an inevitable process with an enterprise developing maturity.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seek a balance in the social net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transition.

Key word:social net;manager;management structure;bylaw

上一篇:MEAs中的贸易措施与WTO贸易体制冲突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企业全员创新的保障因素与支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