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高职学生开展网络行为规范教育

时间:2022-09-15 04:54:56

浅谈如何对高职学生开展网络行为规范教育

【摘要】大学生网上行为失德、违法的普遍性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本文提出了在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中应当贯彻的四个原则,探讨了开展教育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法制;道德

一、为什么要重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校园网建设的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在虚拟世界里,网民们对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混乱,引发了大量网络失范行为。高职学生上网一直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面对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严重滞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二者之间的脱节使得这种网络空间“无规则、无道德”的认识长期得不到纠正,这种教育的缺位,导致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缺失。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工作。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和主要任务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入手。(1)网络法制教育。我国自1987年以来先后制定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法律、法规,虽然仍存在着立法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但在信息网络领域并非无法可依。《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基本建立了我国的网络管理法体系。新《刑法》规定对“侵入计算机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和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53.7%的大学生对我国网络管理方面的法规不了解,另有37.6%的大学生听说过但不清楚细节。网络法制教育的目的,一是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正确运用基本的网络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2)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道德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是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道德不但是网络立法的基础,也是网络法律规范实施的思想保障。加强“网德网风”教育,发挥网络法制教育与伦理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中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掌握学生上网的基本规律,认真分析网络失范行为的案例,结合传统道德规范,提炼和总结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倡导“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文明自律”等网络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

三、开展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1)选择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基本原则。高职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领域。考虑到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特点,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上,应当遵循如下几个教育原则:一是网络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逐步实现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化。构建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立体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二是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网民是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高的特殊群体,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努力构建一个能将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体自觉意识的宽松和谐、自由有序的教育环境,利用网络技术消除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中成人化标准、理论化形式、课堂化模式的弊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是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互联网极大地张扬了大学生的个性,也为更好地开展个性教育提供了可能。改变以往按统一的标准、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模式,正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共性指导下寻找多样化的个人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与完美。四是引导自律与实施他律相结合。大力倡导文明上网的伦理规范,通过教育引导上网者的自律。依照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2)加强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网络行为规范的正面教育。高等学校要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纳入总体规划,使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取得实效。一是调整高校法律与思品课的内容结构,增加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把网络行为规范的教育纳入到“两课”教学中来。对现行“两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收集、利用大学生网络失范的典型案例,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合法性、道德性教育作为大学生法制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二是在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网络规范意识的教育。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规范网络教育相关的教学要求,如增设网络行为专题内容,或进行网络法制、道德教育相关反面案例。把法制思想教育融入到相关课程,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开设相关网络行为规范的选修课程供高职学生选修。在发达国家,网络伦理学和网络文化学类课程是大学开设的必修课程。我国高等院校也应为大学生提供网络法、网络伦理、网络文化类课程学习的机会,满足不同兴趣同学学习,同时对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进行深化和强化。(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育手段网络化。互联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利用网上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交流互动、时空无限、联系便捷等特点,准确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开辟高校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空间。一是从硬件和软件上搞好校园网建设,吸引更多学生在校内上网。把校园网普及到学生宿舍,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的虚拟校园。在提供良好技术服务的同时,组建专门的网上监督机构,注意技术把关,屏蔽过滤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二是作为学校形象窗口和知识传播与思想教育的网上阵地。学校要认真组织人力物力,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搞好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让学生喜爱自己的网上校园,赢得广大学生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以降低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概率。三是建设和推广思教名牌和特色网站或个人主页。要发挥名师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鼓励思想教育工作者建设并推广自己的法制与思想教育的网站,力争建设几个学生喜爱的思教品牌网站。建设一个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大学生喜闻乐见、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融资料性、交互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点击率高的思教网站。四是网站建设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高校应充分利用网页、BBS、聊天室、交互式界面、联网点播直播等各种网络技术手段,形成支撑网上正面教育的全方位体系。并组织学生参与建设和维护学生宿舍局域网、建设网上舆论支持形成较好的网上正面教育氛围。(4)教育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化。制订更明确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完善相关制度,把对学生的伦理劝戒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避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

四、总结

对高职学生中已发生的较严重的越轨行为,应当及时地做出处理,以在学生中形成震慑力。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涉及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从多角度加以研究解决。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网络教育意识,掌握计算机互联网教育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尚德守法的网上健康力量。

参 考 文 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163)

[2]王栾生,李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王宏舡.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复旦教育.2001(4)

上一篇:高职学生EXCEL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才队伍稳定中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