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中的动与静

时间:2022-09-15 04:43:27

师生互动中的动与静

唐朝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美好景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堂优质、精彩的语文课也需要教师注重动静结合,师生互动,相得益彰。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通过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一要更新师生理念,强化动静意识。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应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如,我在教学《草原》时,我给学生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然后激情导入:听着这美丽的歌曲,我没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在你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布置了这样的阅读题:(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边读边思: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3)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回味读时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他们联系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二要构建平等关系,创造民主动静。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笔者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了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笔者自身也参与其中――饰蔺相如这一角色。鼓励平时少言寡语的贺炳凯扮演韩勃。短短几句台词,不仅抓住人物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更让人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以上的互动情境设置,让学生和老师亲自参与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生活,设身处地地去领会课本知识。

三要运用影视动画,创设教学动静。具体做法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教师可以先播放著名山川风景:九寨沟、桂林山水等影像资料;再领略著名建筑: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辉煌;让学生浏览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等特产,最后走进历史长河,感受祖国的四大发明。学生心就能想象出文章美好景象,体会文章的内涵美;体验到一种激情与美感的诗意生活。播放完毕,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好好地回味,自主默读,悄悄跟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憧憬。这种做法将引导学生情发于心,融情于文,领会到文中的情境美,音乐美,使读者之心与作者之心真正得以沟通。

二.穿透课堂师生动静

本班学生唐思雨的作文《百分百快乐课堂》中,这样描述:“这是六年级(2)班的作文课――我们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我仿佛就是那个‘偷’糖的‘小馋猫’,这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猜这是真是假?’王玲德还说看老师的表情跟真的一样。大家一致认为是真的。这时老师笑着说:‘哈哈!你们都被骗啦!’大家惊讶万分,异口同声‘啊?’拐了几道弯也数不清。‘我只是把别人的故事改编成了自己的!我能去当演员吗?’看着这样一位‘天真’的老师,大家对曰:‘能!’我觉得,我那幼小的心灵被一把十亿分尖利的刀,划出了一道‘巨无霸’大口子。‘现在给你们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这故事大概是老师小时候偷梨子的故事。老师讲到一半,就让我们猜是怎么偷到的,我们纷纷帮老师出主意。可老师给了我们一个令我们难以相信的答案,是善良的看果园的老爷爷帮了她们……’老师让我们打草稿:‘把我当成……’‘看门的老爷爷!’姚硕抢先了一步,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哈――!哈――!’我笑了,‘叮――!叮――!叮――!’下课铃响了,这堂课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笔者对那堂作文课印象也很深刻,良好的课堂气氛源于孩子对我的信任。接下来的写作,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那几位同学,也是一气呵成。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的“动”和“静”上下功夫,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话,那么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就会感觉轻松愉悦,收获颇丰了。

傅西果,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控学生的话语权 下一篇:高效课堂构建的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