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2-09-15 03:21:42

论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路径

[摘要] 企业道德责任问题,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尚属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企业道德责任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企业行为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处理这一紧张关系。因此,在协调这种紧张关系的时候就存在着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利益和以“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需要从法制、政治以及道德方面入手协调这些矛盾。

[关键词] 企业;道德责任;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2-0062-03

[作者简介] 许敬媛,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伦理。(江苏 南京 210097)

一、企业道德责任的界定

一般来说,企业道德责任的概念归属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特征性的充分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特征,企业行为的特征,企业与企业行为之间关系的特征。

其一,从企业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特征来看,一方面,企业能够被确定为有责任能力,他必须具备一定的有关道德规范与行为经验的后果。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有能力承担自己的行为的后果。再一方面,企业对于责任行为必须是基于“意志自由”结果,在别无选择、无法自主控制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减小或免除相应的道德责任。

其二,从企业行为的特征来看,从道德义务外在形式的约束到义务与主体意愿的结合程度来看,可以把企业行为遵循和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都看作是属于道德责任范畴之内的事,由此,责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定,即消极义务、严格的积极义务与广义的积极义务。消极义务来源于不伤害原则,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只要满足一些法律以及成型的一般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也就可以了。严格的积极义务在于企业与处在各种行为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中所必须履行的角色职责或义务。

其三,从企业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来看,道德责任牵涉到企业行为与责任承担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企业道德责任的归属离不开一定的因果解释。这需要掌握行为主体大量的信息,对行为过程的因果关系有着清晰的把握。其次,需要明确责任的承担者。在很多情况下,有些企业行为的责任承担人在于决策者,有些在于普通员工,有些则有可能是既牵涉到管理层,也涉及被管理层。这需要对责任的因果关系及其延伸程度进行必要的区分。再次,责任的归属还牵涉到不同的责任评价主体对企业与其行为之间所作出的道德判断。不同的主体往往有不同的标准和道德立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责任的评价与界定往往需要在共识与对话的基础上加以协商并群策群力。

二、企业道德责任实现的路径与条件

以上我们通过对企业道德责任所作的一般性的理论概述,界定了在什么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企业是具有道德责任的。下面,我们通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例说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主要通过企业与消费者、员工、社区、债权人、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等不同路径,来调整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行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企业行为与责任评价等问题,创造真正能够使企业道德责任实现的条件。

1.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来看,企业道德责任主要涉及这些具体的方面:①企业对消费者的道德责任。②企业对员工的道德责任。③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④企业对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⑥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责任。⑦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企业道德责任的依据问题包括企业道德责任所牵涉到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企业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企业行为与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评价及其实现等不同方面。其合法性根据与合理性依据有:企业道德责任的基本问题包括企业道德责任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知识资源问题、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企业行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行为与责任评价问题以及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问题。

2.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可以说已经构成了一个较为成型的领域。而企业道德责任研究还相对滞后,许多问题往往被包含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当中,有时候甚至在概念的使用上都是趋同的。关于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一回事。西方的企业伦理研究一般持这种观点。从西方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到二者同出一辙,都源于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反思。受这种观点影响,西方企业伦理研究一般都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中的重要章节。中国台湾的一些学者也持这种观点,认为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上指的是一个东西,都是指企业应当做的事情。我国内地的部分学者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狭义的社会责任就是道德责任。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把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作了区分。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是包含关系。社会责任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是并列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一样,是企业责任的一种。关于企业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区分,国外有学者认为:与企业道德责任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某个集团或社会公众的期望而成的,此等期望可能与社会的道德观点有惊人的一致,但又并非总是如此。另一种观点是,企业道德责任必须是对人类福利有相对重要影响的企业责任,而企业社会责任并不产生这样的影响。

把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进行概念区分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上,笔者也持赞同态度。不过笔者认为,这种区分只应该是一种视角的区分而不应该是一种责任范畴的区分。企业社会责任是以社会整体视角来考察企业行为,而企业道德责任是把企业作为道德参与者来考察企业行为。他们同样都关注企业行为,但关注的侧重点却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其关键问题在于,这种区分的必要性是在社会责任的不同领域内提炼道德价值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行为依据。

3.企业行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道德责任是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行为关系中产生的。这需要企业明确究竟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企业需要或应该和利益相关者之间成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在明确利益相关者身份及其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中所用的利益这一概念,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利益概念。我们知道,利益不仅是物质性的、货币性的,还有精神性的。企业需要判断哪些利益是直接获得利润的利益,哪些利益是间接迂回地获得利润的利益,哪些是企业应该让渡的利益,哪些是企业无法获得利润但却不可或缺的利益。只有明确了这些利益的特性以及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角色才可能被认识到。

此外,企业还需要把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纳入到企业的组织目标与战略实施的各种环节中去。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客观关系,如与员工的劳资关系,与供销者的供销关系,与环境的共生关系。描述这些现实的客观关系十分重要,但关键在于,企业不应该迷失在这种关系当中,而是应该与自身的组织目标与战略发展决策联系起来,在分析与描述这些关系的同时,按照自身的规划与安排来设计与调控这些关系。例如,在劳资关系上,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就是以家族式企业文化为其长期人力资源战略的。日本企业可以像美国企业那样在遇到经济萧条的时候解雇大批员工,这并不需要背负道德责任。然而,日本企业把稳定的劳资关系看作是员工长期对企业忠心耿耿的充分条件,因此,在价值选择上,面对劳资关系日本产生了终身雇佣制。

4.企业行为与责任评价

企业行为与责任评价问题关系到对行为的因果性解释以及在道德评价上所要考察的评价主体与评价标准问题。

首先,从企业行为的因果性解释来看,需要对企业行为进行客观的事实描述。在这一环节,重要的是进行责任评价的主体是否能够掌握充分或者必要的评价信息。这是进行责任评价的关键性前提条件。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信息往往不容易获得,且不说是充分信息,即使是必要信息往往也难以获得。

其次,在责任评价的主体上,既可以是企业内部人员,如企业家、管理者、雇员、股东,或者是企业设立的伦理委员会与伦理官员,也可以是政府、社会公众、合作者或竞争者,还有专门从事该项评价的机构或企业等。不同的评价主体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这取决于不同主体在利益关系中的身份以及各自的价值立场。企业可以接受或拒绝某种责任评价,但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意识到自身是一个道德的参与者,这意味着评价最终所产生的效果。

再次,在评价的标准上,责任作为一种规范形式似乎很难在全部企业间建立一种普遍适用的伦理。企业自身具有不同的特色,且面临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也不尽相同。然而,问题是,如果缺乏普遍的约束效力,伦理学意义上的责任规范也将失去意义。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是把道德原则的普遍适用性与具体的情境行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企业行为评价的意义与局限。企业评价无疑可以促使企业改善其行为,使之更加合乎伦理要求。它有时不仅仅应该被理解为是对企业的一种约束,从另一种角度看,它有时往往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过,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与相互依赖化的条件下,要掌握足够的评价信息并限定因果关系,从而全面认识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种种后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个意义上,企业行为的责任评价问题就既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同时也不是一个漫无边际的东西。

5.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条件

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来源于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来自于企业外部,二是来自于企业内部。

从企业外部来看,政府行为、法律监管、社会舆论力量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①政府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一方面要服务于企业,另一方面要对企业进行市场化的管理。此外,政府在对产生失责行为的企业进行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度。②法律监管是重要的,但法律只能涉及到那些较低级的道德义务,如上文所提及的消极的道德义务,虽然法律的强制力与普遍约束力是对责任实现的底线保障,然而法律的滞后性以及法制的社会成本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③道德主要是靠社会舆论起作用的。在当今,社会舆论的评价主体主要是一些协会,如消费者保护协会、环境保护协会等,还有就是传媒的力量。这是目前两种最为有效的社会舆论集散地。而且随着传媒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团体的不断壮大,它们对企业道德责任的实现将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环节。

从企业内部来看,内部环境的组织制度是企业道德责任实现的内在基础。它不仅仅涉及员工道德守则、企业道德规范和公司道德等规范的形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组织结构是否能够明晰权、责、利之间的关系,内部制度是否能够在企业中被有效地安排、设计、控制。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可以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企业道德责任,在很多情况下,信誉、商誉是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实现利润增值的。企业是否能够合理地把企业文化的经营与道德责任的实现结合起来,是减少实施成本,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双赢的有效路径。最后,需要关注企业中个人的道德素质问题。虽然企业行为并不等同于个人行为,但企业行为最终会表现为个人行为。企业的制度设计如果无法内化为行为者的责任感与道德自律,那么责任的实现就是不稳固的。尽管个人良知是无法捉摸、难以强求的,然而,个人良知却又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它,亦没有真正的道德,也就没有真正的所谓企业的道德责任。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德]乔治・恩德勒.经济伦理学大辞典[K].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美]里查德・狄乔治,著.李布,译.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万莉,罗怡芬.企业社会责任的均衡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9).

[5]曹凤月.企业道德责任研究论纲[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

上一篇:中外石油企业业绩综合评价模式研究 下一篇: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