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计与高考作文命题

时间:2022-09-15 02:34:05

国家大计与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的命题,一般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用和精神、思想导向性,引导着青年学生热爱祖国、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从而为建设、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为此,高考作文从关心国家发展大计、社会热点问题中寻找命题的角度,是在情理之中的。

仔细品读《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深入研究其精神内涵,从特定的角度分析和总结能够作为命题方向的角度,提炼符合学生写作的观点,做好2012年高考的作文备考工作。笔者尝试从以下角度进行总结,借以抛砖引玉,探寻2012年的命题方向。

一、创新与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如果离开了创新和发展,是没有办法切实做好的。科技进步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了不同的载体。以前是书本记载、图书馆珍藏,现在是电子书芯片;以前手工制作亲历亲为,现在是电子仪器科技设备……迥然不同的方式方法,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文化的改革,必须与时代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二、交流与汲取。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注入,第一次是唐朝的西天取经,吸收了西方的佛学经典;第二次是新文化运动,各种西方文学思潮的涌入与传播。文化要大发展,离不开汲取其他民族的精华,要在交流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借以促进自身文化的繁荣。

三、个性与特色。只有民族的东西,才能走向世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其地域特色,保护和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有当地特色的艺术。地方戏剧、地方建筑、地方饮食、地方服饰等等,都有着鲜明可感的特点,地域的多样化决定了文化的多样化。为此,在发展文化时,必须注重地域性,提升民族文化内涵。

四、团结和归属。相同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个体,在精神和心灵上是相通的,在看待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上,能够因为交流而一致。中华民族的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举国欢庆,上下欢腾。国内喜气洋洋的庆贺,国外华人欢天喜地的聚会,有意无意间,全世界的炎黄子孙的心在一起跳跃一起沸腾,在异乡漂泊的游子,能够利用节庆团结在一起,提升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实力与影响。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在本土得以实现,要敢于走出去。作为逐渐强大的国家,应当很好利用文化这个软实力,在国外推广本土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学院的开办,不仅仅是传播孔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为此,利用文化传播的机会,向海外传递中国强大的信息,提高中国的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六、情操与修养。文化对每个人而言,都能起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修养的作用。古人语:腹有诗书气自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提高自己的涵养,坚定人生的信念。在读书过程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在吸收传统文化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感受,有助于提升荣辱观和爱国情怀,这样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七、传承与育人。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需要借助学校这一载体起到很好的传递文化的作用。古人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今人说,多建一所学校,也就少修一座监狱。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对教书育人,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八、发现与享受。文化的深化与发展,必将从身边的生活做起,书法、绘画、雕刻、剪纸等民间艺术,在我们身边蓬勃发展,熏陶着普通人的生活。生活中不缺少艺术,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和享受的快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的时候,精神生活成了人们的追求。为此,人们在忙碌之余,也就能够感受文化带来的益处,而在举手投足间多了一份自信。

九、公益与社会。随着文化改革的深入,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主题文化公园等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农家书屋也在每个村庄设置和开放。人们在工作之余,享受馆藏物品等国家、社会带来的汲取知识、拓展视野的种种便利,精神生活得到改善和提升,更可以感受着社会进步国富民安的变化。

十、机遇与体制。在国家开始关注文化的时候,作为政府部门必须健全体制,上下重视,把文化摆到政治高度,注重文化与经济、道德、科技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各文化部门,利用国家的方针政策,抓住机遇,做好本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使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每个人都当精心准备,当机遇到来的时候,可以迎面而上、从容应对,从而成就自己。

十一、安全与竞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中国在文化产权和贸易中处于逆差,而此前,我国很少意识到文化涉及和影响力。当今的冲突,不再是单一的军事进犯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文化和文明的冲突,是一种文化的渗透,即价值观、思想、理论等的渗透。为此,保持文化主体性,不能让外来的价值观消解了自己的文化,对自身文化前进方向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保留主体性和话语权。

十二、自觉与自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固有文化传统的优势和短处,也要正确认识到外来文化的长处与短处。要正确认识西方文化,既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而是平等地交流与对话。自觉看待我们在当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传统中的优秀文化为基础,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体现时代性,保持民族性。

上一篇:不要抱怨生活 下一篇:民间的“神州第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