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时间:2022-09-15 01:32:25

【前言】浅析司法公信力的提升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我国,很大程度上法律"工具论"思想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一观念使得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更加注重法律的"工具性"价值,从而忽视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司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忽略司法程序细节而无形中损害司法机关的司法公信力的现...

浅析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司法应该代表公正、效率和正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诸如"躲猫猫"事件却难以让人民对司法产生信任,即司法公信力有待提升。那么,是什么影响司法的公信力、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呢?

一、司法公信力概述及现状

(一)司法公信力概述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蕴涵着信用和信任双重维度的概念,其核心是司法对社会公众的信用与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1]即从权力行使角度,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通过其职权活动使国家司法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公共信用,也就是司法机关据以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资格和能力。[2]司法公信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它对社会的控制作用。如果司法公信力缺失,那么,就难以很好地发挥司法对社会的控制作用。

(二)司法公信力的现状

在我国,很大程度上法律"工具论"思想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一观念使得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更加注重法律的"工具性"价值,从而忽视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司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因忽略司法程序细节而无形中损害司法机关的司法公信力的现象,同时,部分司法人员缺乏群众意识,群众工作做得不细致而导致出现司法活动案结事未了的现象,当事人不断申诉、上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司法成本,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少数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办案随意性较大,不以司法程序办事;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受利益驱使徇私枉法;司法活动的透明度较低,社会公众对司法办案活动缺乏应有的了解,合法的知情权得不到满足,这样,就进而对司法公正性产生怀疑;此外,司法机关是依照行政区域设置的,隶属于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等方面都由地方政府管理。这种现状使得司法机关在很大程度受制于地方,这就容易使司法权受到干扰,这些都降低了司法公信力。[3]

二、司法公信力的作用

(一)维护司法权威

司法权威是指司法机关所享有的威信。司法的权威性是司法能够有效运作、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司法公信力强,那么,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就会相信法律、就会乐意接受裁判的结果。

(二)培育法律信仰

在司法公信力处于良好的状态下,人们就会相信司法途径是有效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法律就容易被内化和升华为人们心中的一种传统和精神,这样,人们都愿意依法办事,都愿意守法,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三)有利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司法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良好的司法公信力,无疑将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好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四)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司法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度。司法具有了高度的公信力,公众就会习惯于诉诸司法来得到救济。同时,对司法权运作的结果就可能比较尊重和认可。反之,如果司法公信力缺失,公众对法律和司法不再认同,司法机关的形象就会受到贬损,这样,最终就会使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受到动摇。

三、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

首先,法律本身要正确、合理,即它本身应该代表正义。这样,人民对它才会有信任的基础。而现实生活中,有的法律不是非常的健全,法制不统一的现象也不是没有。这样,就容易使得人们对法律产生不信任。或者,有的法律规定的不尽合理,这也会影响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从而使得当事人不愿意遵守、使得老百姓产生质疑。

其次,法律要执行的合法、合理,使人们觉得理性的法律可以得以公平、正义地实施。实践中,有时司法裁判人员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或者出于人情、利益而枉法裁断。这样,人们就会觉得法律执行的不公,就难以相信法律会给人们以公平;有时司法又很难排除公权力和当事人的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导致法律不公,影响司法公信力;此外,有的时候,司法缺乏拘束力,如有的案件在审判后,当事人会滥用监外执行,这就使得应该受到惩罚的人实际上逃脱了惩罚。即法律判决对其只是一纸空文。再如,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执行难案例。即法院做出了判决,但是,就是执行不了。这样,老百信就很难对法律产生信任。自然地,司法就缺乏公信力。即司法人员的素质、司法的中立性、司法的权威或者更确切地说司法的拘束力对司法公信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针对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我们知道,要想提高司法公信力,概括起来主要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法律本身要科学和完备。

即立法机关应该在党的领导下、科学地执行各项法律,要努力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使法制统一和完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做到所依的法律正确与科学。

(二)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司法队伍。

首先,如果司法人员本身的法律知识就不是很硬,那么,其做起判决来就很难不主观臆断。反之,如果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了,在司法队伍中法律知识不完备者越来越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法律判决的明显错误。

其次,应该在司法队伍中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司法人员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

再次,司法人员也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他们也需要衣食住行。如果司法人员经济拮据,那么,难免会为了利益而枉法裁断。所以,要想司法人员公平无私地做出判决,就要从制度上给司法人员提供强大的保障。如果法官享受高的薪水待遇、实行法官不经特殊程序则可以终身制等。这样,法官养家糊口的后顾之忧少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依法办事。

(三)保持司法的中立性

要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的中立性至关重要。司法人员要努力排除外界公权力和当事人的不适当的干扰。他们要以法律为第一性。否则,司法没有中立性,公权力可以干扰它或者诸如媒体可以不以法律为上而过分地、以主观的愿望为出发点大肆地渲染某一案件,从而给司法人员产生心理压力,那么,司法人员就很难做到依法判决。媒体或者公权力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监督司法,但是,不能领导和干扰司法。

(四)提高司法的拘束力

如果司法判决了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即司法缺乏拘束力。那么,再好的判决都会形同虚设。所以,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那么,必须要提高司法的拘束力。[5]如提高执行的效率、让司法得以公平、严格地执行、严格杜绝钻法律漏洞。要努力把好司法关,严格监外执行制度。避免有的犯罪分子通过人情或者金钱而轻松地就可以得以监外执行,从而避人们产生法律只是给老百姓设置的、有的人在判决发生后还可以逍遥法外的想法。

(五)提高司法的透明度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提升司法的公信力,那么,必须要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即司法要公开,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枉法裁断的司法人员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而且,老百姓也可以更多地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减少了他们对司法不公的无端的猜疑。所以,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就要提高司法的公开性。要让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知情权,要及时、规范地公开。

此外,尤其注意的是要提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同时,"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为僵死的教条。"[6]

要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就要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即法律要被信仰。这样,随着全民对法律的信仰,那么,就会形成一个以法律为做事准绳的风气,法律的权威性就会在人们心目中日益得到加强,司法公信力就会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关玫.司法公信力初论.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4).

[2]刘青,张宝玲.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200(72).

[3]孙应征, 刘国媛. 略论司法公信力之构建[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王学成. 论良好司法公信力在我国的实现[J]. 河北法学, 2010,(02)

[5]郑成良. 法治公信力与司法公信力[J]. 法学研究, 2007,(04)

[6][美]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8、64页.

作者简介:郭雪慧(1977- ),女,河北邢台,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上一篇:浅析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三) 下一篇:我国应废除没收财产刑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