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游戏重返孩子的生活

时间:2022-09-15 01:08:06

让民间游戏重返孩子的生活

摘 要: 民间游戏一般都是民间人们自己创编出来的游戏,这种游戏比较符合幼儿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自主、自由、快乐。作者认为有必要重审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的价值。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应用价值 应用

一、民间游戏的应用价值

提起童年,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草地上、田埂边,玩跳皮筋、踢毽子、老鹰捉小鸡等这些充满童趣的游戏,常常玩得忘记了一切。在这些民间游戏中,我们获得了童年最快乐的体验。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我们顽强地接受外界的变化,增强自身的体质。现在的孩子每天陪着电视、电脑或一些成品的玩具,但他们找不到那种分享的快乐和合作的意识。民间游戏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应用

(一)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早晨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老师为幼儿在各区角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如智力区:搭火柴棒、拾羊窝、翻单被、挑棍等,这类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动脑筋的习惯,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如制作区:制作区多数是民间工艺和民间小制作,幼儿虽然喜欢,但由于年龄小、动手能力差,因此做不好。经过尝试,我们改变了一些材料,简化了制作过程。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便于幼儿反复使用,因此要对一些材料进行改变调整。如单纯编制的材料就有毛线、丝带、彩带、纸条等;在探索区投放“打弹子”、“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如怎么才能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的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区域活动中幼儿在自己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去玩、去探索、去创造,发展了思维想象力,提高了动手的操作力。

(二)在幼儿早操中的创新应用

早操创编是否有趣,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兴趣的高低。利用小型器械开展的器械操是幼儿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活动中,幼儿随着音乐的变化,变换身体动作、队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尝试将民间儿童游戏、民间体育运动、民族舞蹈融合到韵律操、花式操中,使之有机结合,富有特色。例如:游戏“石头、剪刀、布”、“木头人”是通过手脚与全身动作进行身体锻炼的民间儿童游戏。游戏时,方法十分简便,只要两人或多人合作进行。同时伴以简单的儿歌,幼儿边吟唱边玩,活动充满了生动的节奏感,形象具体且情趣盎然。结合这些特点,我们把朗朗上口的童谣配合乐曲,录制出具有现代气息的民间童谣。在活动中幼儿根据儿歌的变化,把民间艺术融入早操,自然形成了一套具有民间游戏特色的韵律操。在游戏中幼儿锻炼了身体的各个部位,改变了以往韵律操动作简单的状况,同时这些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因此在做韵律操时,幼儿特别开心,动作到位,取得了良好的锻炼效果。

(三)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

1.集体户外体育活动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如何应用民间游戏呢?传统的民间游戏“猫捉老鼠”、“调兵”、“丢手绢”等,在游戏中幼儿等待的时间较长。那么在开展这些游戏时,老师应把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尽量减少等待加强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又如“跳房子”游戏,我们可在发展跳跃的同时结合数的概念,设计不同的格子让幼儿跳,顺着跳、倒着跳、双数跳、单数跳等,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跳绳”、“跳皮筋”等传统的游戏,通过师幼的创新、改变,在孩子们的脚下都变得多彩多姿了。一根皮筋孩子们能玩出十几种玩法,如单跳、双跳、多人合作跳等不同方法,再配上了不同的童谣,孩子们兴趣非常高。

2.在户外小型分散游戏中的选用

户外的小型游戏,如早锻炼、饭后户外活动等,这些时间,我们一般都给孩子提供一些器械,如:沙包、玩纸板等。在这一期间,又可以增加些什么民间游戏呢?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在发展幼儿动作协调的基础上,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如:“踩脚”、“炒黄豆”、“盲人摸象”、“抢墙角”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合作的伙伴,自选玩具,或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

(四)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的教育目标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四散追逐跑。根据这一目标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花儿几月开”、“点麦荷”、“老狼几点了”等游戏。大班下学期要求幼儿会听信号变速跑或改变方向跑,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占四角”、“雪人”、“冰冻娃娃”等游戏。同时我们将民间游戏融入主题活动,即主题活动与相应的民间游戏结合。如大班的《春天》这一主题,教师根据这一主题开展了设计风筝、做风筝、放风筝和蝴蝶找花等一系列活动。

(五)在过渡环节中应用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过渡环节,如:饭前饭后、入园离园、加点等。为了避免消极等待,我们选择了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如:“石头、剪刀、布”、“拉锯”、“买菜”、“金斧银斧”或一些手指、手背游戏。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还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式,也是教师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游戏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民间游戏,愿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喻琴.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幼儿教育研究,2009(6).

上一篇:食品安全性指标与菌落总数的测定 下一篇: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