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15 12:20:5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著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等等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从小学到初中直到高中大学都要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要学好历史课,首先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科目发生兴趣,就会更愉快、更积极地自主学习。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雍也篇》)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有了点滴体会,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导入语设计要有吸引力

上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入语上。激发学习兴趣,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善于挖掘引人入胜的故事

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学习历史知识往往注重历史事件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穿插有关历史小故事的讲解,必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如讲述秦灭六国时可插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学习“三国鼎立”时可介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故事具有亲和力,它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时一两个故事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再现历史情景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讨论的形式有班级讨论、分组讨论等。

四、传授知识幽默风趣,寓教于乐

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史记》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光,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光早生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光与司马迁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至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做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直观历史信息,加深学生印象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运用图片、实物、模型、投影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它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留下了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历史是事物发展的反映,初中历史主要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阐发的人类发展史,与现代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历史课堂与当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各个时期的历史其内在联系的紧密性、一致性和连贯性,提高学生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同时,人们趋向于对与自身距离较近的事物感兴趣,从当代生活中攫取材料,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如讲述原始社会的“氏族”时,可联系“家庭”这一概念,尤其是农村中的孩子大多能在“氏族”中找出中国传统的“家”的许多特征。又如通过日军侵华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高层的种种作为和我国国民强烈的反日情绪的现状。

七、鼓励学生适时反馈,教学相长

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课上,什么环节需要追加深入,什么知识需要反复分析,什么内容可以省略跳过,都要针对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前不可能预料到学生的所有情况,课堂上一味地演“独角戏”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忽略自己的存在,进而对其“表演”渐生倦怠,直至充耳不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坦白和表现,同时耐心细致地倾听,用年轻的心态去跟学生对话,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是历史教师当前面临的首要的和基本的任务。教师要本着“爱人、育人”的职业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历史教学中优化教材、语言、教法、师生关系等各种因素,挖掘自身潜力,重塑历史课形象,让学生满怀兴趣地去学、去研、去思,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小胖老师的幸福生活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