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基本参数选取的探讨

时间:2022-09-15 12:05:43

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基本参数选取的探讨

[摘 要]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基本参数的选取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收益法中三个基本参数设定的探讨,提出在对基本参数选取时应考虑相应的约束条件,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更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 收益法 净现金流量

企业价值评估是以企业整体价值分析为基础,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整体并主要依据其获利能力来评估企业价值的活动。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如何能准确反映具有获利能力的企业价值,收益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企业价值,以便对企业价值做出科学预测与判断,并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在资产评估实务中,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在未来的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成基准日的现值,求得被评估企业在基准日时点的企业营业性资产价值,然后再加上溢余资产价值、非经营性资产价值、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就得到了企业的整体价值,再减去有息债务得出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人员在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关键在于解决三个问题:收益的预测、折现率的确定和收益期限的确定。

一、收益的预测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常用企业净现金流量作为收益来评估企业价值,它包括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联系最为紧密。

1. 净现金流量有营运型和投资型两类:

营运型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追加投资;

投资型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固定资产残值回收+流动资产回收-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可见,通常对于净现金流量的预测是建立在净利润的基础之上。

2. 净现金流量的预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即未来3~5年之内和未来3~5年之后两个阶段。

对于未来3~5年之内的净现金流量的预测相对比较容易,如果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充分考虑企业的自身情况、行业情况乃至宏观环境,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是能够编制出具有较高信息含量的未来净现金流量预测表的。通常,在企业原有收益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并结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通过收益表每项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利用分项计算,最后可得到较为可靠的未来3~5年的净现金流量。

而对于未来3~5年之后的净现金流量的预测相对比较困难,通常需要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进行假设,一般分为无限期经营假设和有限持续经营假设两种情况:

(1)无限期经营假设

对于净现金流量的预测,首先需要分析企业未来发展的状况,相应的未来3~5年之后的净现金流量的预测就有:固定不变、稳定增长、高速增长以及前三种的复合型等。其中,关于增长率的预测最为关键,该指标需要充分反映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

(2)有限持续经营假设

在该假设前提下,企业必然要经历一个生命周期:成长、稳定到衰退。对于净现金流量的预测,相比无限期经营假设前提下就要复杂的多,需要考虑企业处在各个不同生命阶段时的收益水平,并尽可能用简单而合理的模型分别加以描述。

二、折现率的确定

折现率必须与收益即净现金流量保持统计或核算口径上的一致性,因此,折现率的确定需能够反映净现金流量的风险水平大小。通常,净现金流量的风险越大,相应的折现率也就越高。

折现率作为期望报酬率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正常报酬率,亦称为无风险报酬率;一是风险报酬率。在折现率的确定过程中,无风险报酬率的选择相对比较容易,通常是以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或政府债券利率为依据。而风险报酬率的确定相对比较困难,需考虑企业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要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风险累加法

风险报酬率=行业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其他风险报酬率。

2.β系数法

风险报酬率=(社会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β×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系数。

其中,β为风险系数,采用行业平均收益率与社会平均收益率之比得到的数值。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是测算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该模型是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所构成的投资成本,以及投资资本所需求的回报率,经加权平均计算来获得企业价值评估所需折现率的一种数学模型。其公式为:

WACC=Kd×(1-T)×Wd+Ke×We

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即企业价值评估的折现率;Kd:长期负债成本;Ke:所有者权益要求的回报率,即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T为所得税税率。

三、收益期限的确定

界定收益期限是预测收益的前提条件。收益期限的确定一般分为无限期和有限期两种假设。

对于无限的收益期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况,如果企业满足假设前提,那么收益期限n可以取为无穷,相应的折现率转化为资本化率。然而,比较难确定的则是有限的收益期限,它与企业的生命周期联系起来。如何预测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长短,乃至整个生命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更多的是靠专家的经验和历史模型。

综上所述,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期限和收益的合理预测是运用收益法的关键,也是运用收益法的难点。如何针对企业类型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充分考虑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合理预测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持续时间和在持续期内获利能力的大小,一直是运用收益法准确反映企业价值所追求的目标,也有待进一步的讨论,这些因素增加了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应用难度。

参考文献:

[1]曹中. 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9(7)

[2]贺琼,杨朝艳. 基于收益法构建企业价值评估模型[J].财会月刊,2010(6)

[3]岳杰. 超额收益法基础上的无形资产评估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7)

[4]王宏伟,仲岩. 资产评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如何学习标准成本法 下一篇:浅析物价变动对现行会计制度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