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的“中国式改造”

时间:2022-09-14 11:52:22

私人银行的“中国式改造”

不断创新,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一直是各家私人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2007年中资商业银行在本土推出私人银行服务算起,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走过了5年发展历程。私人银行业务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财富管理业态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各家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截至去年末,我国共有11家中资商业银行设立了私人银行部门, 16家中外资银行开设了近200家私人银行机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5万亿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私人银行市场。

高净值人群这块“蛋糕”引来了多家银行的争食。近期不少城商行也纷纷开通各自私人银行或相关营业部,进入私人银行市场。今年3月31日,北京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在北京开业,北京银行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4月23日,成都农商银行也推出私人银行部;4月26日,上海银行成立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中心;此外,大连银行、晋商银行、吉林银行也相继成立了私人银行。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高端财富市场的迅猛增长。据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的《亚洲财富报告》预测,截至2015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积累将从2010年的2.627万亿美元增至8.764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其中,北京以46万人居中国富裕人士数量的首位。

某商行私人银行负责人告诉《金融理财》记者,开拓私人银行这种高端业务主要是为了深度挖掘客户。同时,由于高净值客户更注意品牌、服务专业性,有利于银行品牌的打造。此外,这也是零售业务战略布局的需要。

据了解,目前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的门槛普遍在800万元以上,少的也要500万元,而各大城商行的私人银行中,门槛最高就设在800万元,但大部分的门槛相对较低,城商行除了对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生活上的享受之外,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他们“揽客”的一种武器。

在客户争夺战“愈演愈烈”同时,不断创新,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无疑是各家私人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资私人银行掌舵者们已然明白,需对传统客户营销方式进行“中国式改造”。例如,中信银行从2011年开始力推“针对圈子核心人物突破式营销”,进而以口碑效应影响客户所在的“整个圈子”的营销方式,打造其特有的“圈子”客户文化。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信银行,包括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在内的中资私人银行,也在力图依托本行的竞争优势,探索私人银行发展的差异化之路。

“公私联动、交叉销售,是未来中资私人银行的一个发展方向。”行内资深人士分析:“中资私人银行只有对公对私相结合,才能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结合起来。”

除营销方式的创新外,中资私人银行也在寻求业务渠道上的拓展。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多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开始向网络进军,开通了直接进行交易的网上银行业务。以建行为例,该行私人银行网上银行具有七大板块、数百种功能,客户可以买卖理财产品、基金、外汇账户贵金属、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不仅建立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信用卡管理及还款等常用功能,而且还开发了财富管理报告、私人银行签约、财富顾问专家、自助理财规划、增值服务、资讯与期刊等专属功能。

从长远看,私人银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家银行未来都会花大力气去创新,使之不断满足高净值人士的需要,走出私人银行的特色道路。

上一篇:擦亮眼睛赴港投保 下一篇:猪吃的豆粕让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