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理的三大法宝

时间:2022-09-14 09:42:05

学习地理的三大法宝

对于地理的热爱之情是难以言表的。刚开始接触地理大概是10岁左右,中午不睡觉,偷偷爬在床下拿着姐姐用过的旧地理图册看得不亦乐乎,到如今在高校接受地理学教育,对地理的学习已有十余年时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学习地理都有自己的经验,对学习地理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在此列举其中三个要点,称为“三大法宝”。

1.学习地理,兴趣为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朴实的语言总是蕴含着实实在在的道理。从十岁看第一本地图册、第一幅地图开始,我对地理的热爱和兴趣就此开始,因为地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世界:领略异域风光,感受多彩文化习俗,通过地理学习体会到别样的快乐,使其对地理充满浓厚兴趣,让我在学习地理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正式上的第一节地理课是在初一,那年14岁,每星期只有两节地理课。上课之前,总是很期待地理老师早点到来;在上地理课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恨不得时间永远停留在地理课上;上完地理课舍不得让老师走,就像喝了一杯茶,慢慢回味那种味道。因为接触地理比较早,所以学习初中地理丝毫没有难度,非常轻松。怎样培养对地理的兴趣?第一步很重要,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地理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更好地生活,所以才会热爱它,对它感兴趣。如通过对影子的观察判别方向,通过对地震的学习掌握科学的逃生方法等。

2.脑中有图,心中不慌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技能之一。总对地图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喜欢从地图中读取信息,感觉就像在玩藏宝游戏:山脉的走向、经纬度、河流的形态、流经的地形区、矿产资源等,一一把信息牢记心中,然后在脑海中演绎一遍,把地理事物加以整合。以长江为例,从上游的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我国第一阶梯,接着湍急的金沙江穿过横断山区,经过长江第一拐——虎跳峡,大渡河在钒钛铁矿很丰富的攀枝花与其汇合,进入第二阶梯——四川盆地,流到宜宾开始称为长江,在重庆与嘉陵江汇合,流经三峡穿过巫山进入第三阶梯后到达宜昌,这是长江上游。继续经过九曲回肠的荆江段,到达两湖平原、汉江在武汉汇入长江,巨大的洞庭湖调蓄着长江的水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注入长江,汇合处湖口就是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下游地形低平,流经皖江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形后在上海注入东海。全长6 300多千米,流经11个省市。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心中逐渐就会形成一张地图,所以在做区域地理时,一眼就可以确定该地的位置,从而为做题铺平道路。这就是脑中有图,心中不慌,不管习题如何变化,抓住要害,一击必杀。

3.留心身边,学以致用

生活处处皆学问,地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平时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中不断提升,这种提升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如巴蜀地区人民喜欢吃麻辣食物,火锅闻名全国,那么川人喜欢吃麻辣食物与四川盆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多雨,晴天较少,因而人体汗液散发较少,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人们通过吃火锅,在热情浓烈的氛围中既品尝了美味食物,又使人体汗液散发出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形成独具特色的火锅文化。再如,2013年初我国北方出现的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工厂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产生颗粒物,而城市垂直方向上的逆温,使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同时干旱地区比较容易产生霾。

综上所述,培养兴趣是学好地理的第一步,熟识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学以致用是学好地理的必经之路。希望每一位同学在学习地理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畅游地理知识的海洋。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2010级(610101)

上一篇:“产业活动的合理布局”专题 下一篇:摭谈任务驱动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