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取向与教师可持续性发展

时间:2022-09-14 08:10:00

教师评价取向与教师可持续性发展

摘 要:教师评价对教师的发展起导向作用。传统的教师评价强调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得教师职业“工具化”,而对教师自身缺少人文关怀。信息社会的到来要求教师评价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须由传统的鉴定式、终极式评价转化为发展性、促进性的评价,最终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教育评价 教师评价 价值取向 可持续性发展

教师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的范围已扩大到教育的全部领域。教师评价是整个教育评价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一直作为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其鉴定、选拔等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强化,其价值取向主要强调社会服务功能,而对教师个体的发展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迟滞现象更加暴露了这种价值取向的弊端。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发展的眼光反思既往,展望未来,创建新的教师评价体系,使之向着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一、教育评价的影响因素

关于教育评价,我国教育界的理解是:“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而教师评价就是在正确的教育价值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及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实际上就是依据评价主体的需要和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后所作出的选择。影响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制约,教育评价价值取向也不例外。因此,占统治地位的教育评价总是统治阶级的教育评价。在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行政权力对其辖属的各类学校均具有行政指挥权和权威性。教育永远在政治之中。

2.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价值观决定着教育价值的取向。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依据某种价值观,根据自身需要,对教育活动作出选择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性,对教育评价的目的,标准和所选择的方式方法等都起着导向的作用。目前,教育对市场的过分依赖和迎合,使教育偏离了自身应有的价值尺度,它直接影响了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在新世纪里,中国教育应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既偏重于人们的科学精神,又不偏废人文精神,使二者和谐统一。

3.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正确把握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首要问题,也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的重要理论依据。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方面。其中以教育目的即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最为重要。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方向、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质量等起着指导作用。所以,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因为如此,教育目的也是教育评价活动的根本依据,教育评价价值取向必须以此为根据。

4.教育评价主体

在教育评价工作中,评价主体的价值观一方面影响着评价对象的选择,另一方面又影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确定。

教育评价与人类的一般认识活动有所不同,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是以客体为认识对象,认识是客体属性在主体意识中的反映;教育评价则是以客体属性对主体自身需要满足与否的关系为认识对象,主体的意志、情感、态度不仅参与评价过程,主体已有的思想观念还引导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教师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同样受到以上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的状况。对教师的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教育观念、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全面评价。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定性评价模式,二是部分量化模式,三是整体量化模式。其中第二种模式由于兼顾到教师工作的特点而被普遍接受。但是,传统的教师评价由于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及评价主体等因素的影响,其价值常常取决于社会的需要(事实上是政府的需要),而忽略了教师个体的发展需要以及这种发展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师的教育活动是教育中项,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促进因素。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自身未得到更新和发展,势必会使教育滞后于现实,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必然是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现实情境中教师评价的误区

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师评价有如下误区:

1.对评价目的的认识不清

教师评价仅仅作为学校的一种管理手段。学校通过教师评价加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控制,这种评价具有统一性、强制性,因而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发挥,教师成了教学的机器,教师的个性、人格得不到尊重,教师的权利受到压制,只有教学工作量的增加,而无个人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对这种评价普遍表现出担心、惧怕和反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工作流于应付敷衍。

2.评价系统结构不合理

学校内部的教师评价系统常常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即校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这种评价主体的一元化既不能全面准确地对教师进行评价,又不能使评价对象主动参与以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甚至会导致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间关系紧张。评价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它随着主体本身不同而不同。只有评价主体多元化,才能形成对评价对象立体的、客观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达到教师评价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结果。

3.评价系统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现行的教师评价系统知识部分发挥了评价的坚定、选拔、奖惩功能,而主导功能即导向、激励、调控等没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忽视了对评价对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校正导向功能。任何一种评价系统都应面向评价对象的未来,关注评价对象的发展。只有评价对象发展了,评价的目的才真正达到了,评价对象所承担的工作才能得以持续提高。

三、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师评价不能仅仅具备一种甄别功能,而应对教师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任何一种职业如果要得到发展,其成员必须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一是健康的身体。教师职业是艰辛的,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才能保证工作时的积极投入,并为继续工作提供可能性和物质保障。

二是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是关键。只有当作为教育者、示范者的教师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时,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职业是个形象职业,既要外塑身体,又要内塑人格。

三是热情和兴趣。教育是“教”的艺术,更是爱的艺术。只有当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热爱时,教育才真正开始。教师职业是琐碎而辛劳的,保持对它的热情和兴趣才能使教师个体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可能。

四是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及相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素养是成为教师的根本和必要条件,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保证。

五是人文素养。不论是文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就应该具备一些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会产生陶冶作用、渗透作用,使教育工作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从而丰富学生的心灵。当这人文素养内化到教师的性格中时,就会促进教师的教育艺术发展。

六是终身学习的习惯。教育走向“终身化”是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能力,更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习惯。

七是迅速改变的能力。一个教育者应具备迅速改变的能力。一方面是要迅速地适应,另一方面是要敏锐地批判。迅速地适应是为了与时俱进,敏锐地批判是不盲从,迅速决断。

八是创新精神。“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就是突破束缚,追求更好。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而学校就是人才的摇篮,教师就是人才的培养者。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会有大量创新型的人才。创新精神也会使教师常教常新,得到更快更好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教师评价指向未来,关注教师个体,只有当教师发展了,教育才会发展,学生才会发展。我们的教师评价就是力图使教师成为“自动升级软件”,与时俱进,迅速适应新形势。那么,如何使教师评价向着有利于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发展呢?作为评价主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到如下几点:

1.评价体系中要体现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

教师是一种职业身份,但教师本身是人。人的生存状况会影响到其精神状态,也会影响到其工作状态。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不仅有“经济人”的需求,还有“社会人”的渴求,更有“自我实现人”的期待。因之,教师评价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工作层面,而应深入到教师这个“人”的方方面面。

2.评价结果要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性

评价结果的运用要对教师今后的行为方向具有导向性,对其行为方式具有指导性。教师应从评价结果中得到激励而不是打击,并能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获得个人素质发展。

3.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教师评价不能游离于日常工作之外,而应贯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对过程实行监控,并使教师在过程中得到及时调整和校正,这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较强的自我纠错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梁红梅. 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特点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2(09).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卢春霞.教育评价观的发展变化[J].中国证券期货,2010(05).

4.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刘常兴.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河南农业,2012(12).

6.贾汇亮.教师评价:绩效考核基础上的专业发展[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5).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心理教研室)

上一篇: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国内项目学习现状与发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