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9-14 07:12:49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讨

摘要:在信息技术爆炸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该文试图探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个人的教学看法提出几点应对的策略,同时分析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态度,提出一些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问题;应变对策;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390-03

Discussion of Teaching Computer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LIN Jian-hui

(Dongguan City Advanced Technical School, Dongguan 523112, China)

Abstract: Today is the tim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losion; computer applications are almost infiltrate various fields of social work. It is not only provides good opportun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computer science, but also request much more to us in teaching methods.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ion the problem of computer teaching, and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personal teaching. In the same time, I analyze the attitude of computer learning of students, and propose some teaching methods of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Key words: computer; teaching problems; contingency measures; enthusiasm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计算机逐步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从事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感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

1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浮现的问题

计算机课程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曾受到各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本身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学生基础的薄弱,使得当前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近几年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专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不紧,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突出,无一技之长,难于就业,甚至有些毕业生转向学习其它专业。从而,显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对专业建设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没有制定出长期的专业发展规划,没有制定一个与市场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系,是许多学校开设计算机专业的一种现状。部分学校所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只要是计算机课程都可以上。学生学起来,最终是什么都会一点,没有专长。由于计算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多数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年来一成不变。

1.2 学生技能水平不高

技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命线,专业实验、实习是提高技能水平唯一途途经,不少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实验、实习的重视不够,信息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造成专业实验、实习设备经费紧张,有些学校的信息设备比较陈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的操作技能训练脱节,难于适用社会的要求。论教得多,实验、实习抓得不够,样样都会一点,没有一技之长,学生在工作单位上手慢,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就业比较困难。

1.3 课程教学方法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讲解书中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操作方法。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学生只会做老师讲的,不会融会贯通,缺乏交流互动,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造成低年级的学生兴趣高,高年级的学生兴趣低,兴趣系数逐级递减的现象。

1.4 老师教学水平有限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队伍都比较年轻,占大部分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教书,没有到企业里锻炼过,缺乏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具体应变能力。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专业毕业的不多。有的是其它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特别是一些中年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说来不高。同时,缺少双师型的教师,教学任务重,经验不足。

1.5 缺乏教学评价制度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师仍套用普通中学里“以成绩好坏评价学生”的传统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采用传统的分数或评判式评语评价,这样的做法不利于职校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完善新型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前进,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2 计算机教学问题的应变对策

我们任何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回避问题,要勇敢地去面对问题,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最好就要去不断地摸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得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1 合理定位专业

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得那么快,我们应该怎样去设置计算机课程才科学合理呢?社会上的企业需要的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呢?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去研究:1)学生;2)市场;3)教师。课程设置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考虑实用。时代对计算机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动手”,而且还要了解、熟悉市场,否则我们的“教学结晶”――学生,将不被市场所接纳。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应定位在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而课程的设置则依据学生、市场、教师的具体情况而定。

2.2 推行素质教育

计算机这门课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自学能力,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加速度的,没有此项能力的话很难跟上技术的变迁,再如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必然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改革那些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会自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2.2.1 实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是适应中职学生实际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将实验室搬到教室,合二为一,改变原来的教师“板书+讲解”模式,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

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教师在讲解和演示后,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上机实习的任务,明确上机实习目的,上机实习要求和步骤,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对具有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通过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讲评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2.2 实行以技能为核心的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方法对每个模块所需的培训教材,不采用按学科分类,书本式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模块的不同需求,编写教材。在每一模块内为掌握某一技能所涉及的内在知识都应学到。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根据要求相关计算机教师根据各模块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等知识,自编培训教材,形成了单元化、专业技术训练教材。

进行交互式技能训练,这是模块化教学的主体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相当于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教师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作业,教授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通过上机实践和作业设计等一系列规范化的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技能综合运用,并加以发挥,直至应用到其它执行同样任务的软件上。整个教学过程重能力,学习任务作业化。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条件。

2.3 改革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逐年减少理论课程比例,降低文化理论考试难度,增加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课时与考核力度,实行多种技能证书制度,缩短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进行合理评价过程中引入奖励机制,但不宜奖励太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改变原来的考试机制,促使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总结整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的新技术、新技巧、新方法与大家共享。

2.4 培养非智力品质

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与我们教学方法改革紧紧联系起来,面对中职学生这个特殊性群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学生独立与自信的品质,培养学生专注与坚持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和智力因素一起,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学生进行全面而和谐的教育:既重视智力开发,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胆、合理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而且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

2.5 提高教师水平

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加强对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教师应备基本操作能力,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完成应用软件的一般设计和制作。在条件许可时,教师应在计算机上备课,出试卷,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在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授课。学校每年可以组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课的开发和研究。对业务出色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学术气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 如何激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开始学生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结合对同科目教学的教师进行的交流以及对该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当前在计算机这门课程上学生普遍存在如下的问题:

1)学生普遍反映难学,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不到知识。

2)教师普遍反映难教,课堂上认真学习的人很少,及格率很低,自己在教学上没有成就感,职业倦怠感明显。

3)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行为(如上课睡觉、讲话、不配合老师、不交作业现象等)普遍存在。

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而计算机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通过不断地实践,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 如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参加省市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5% ,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25%。在上机实践中,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新生在第一个学期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学到用五笔打字时,兴趣高涨,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采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供学生们练习,打字游戏和教学相结合,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激励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

例如,教师在讲到Excel中的排序操作时,可以先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果要对全班同学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一次排名,你会用什么软件完成呢?你又能想出几种排序的方法?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接着引出要讲的新课题。又如在讲到Dreamweaver中的“网页间的链接”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按兴趣制作班级主页的某一部分,制作一个主页将各组中的网页按小组链接起来,将未做链接的与做好的链接比较,讲明超链接的功能。将做得好的链接与一般的链接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3 提倡精讲多练

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例如,我们在PowerPoint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只讲一些新的知识如制作动画效果、添加视频、幻灯片放映设置等。而那些文本的编辑、表格的制作、插入艺术字等由于学生有Word的基础,且书上有写,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在教学时不必要讲满一节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老师安排监视下好得多。

3.4 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的软件,越是最先进的软件,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老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

例如,在进行《微机安装》这一教学内容时,老师可以要求每一个学生写出一份心目中认为性价比最高的硬件配置清单,并请学生上台讲述为什么要这样搭配。由此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力得发充分的发挥。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

4 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育是素质教育与技能教学的结合,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真正把职业素质教育推向前进。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站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才能正确把握专业发展的方向。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方法上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是否已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为准,教学形势要多样化,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宝荣.计算机教学设计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孙俊逸,陈建勋,湛俊三.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刚.计算机在教学与教育管理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5]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研究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增订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6] 沈凌.职业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09(2):40-43.

上一篇: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应用 下一篇: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网络安全态势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