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丰富

时间:2022-09-14 07:07:02

专题二:丰富

作文获高分的理由

A 能力要求

作文考试要求中的“丰富”属于发展等级,能力层级为D。

丰富,是内容丰富,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它包含“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三个方面。

材料丰富是针对各种文体的所有文章的要求,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则主要是针对记叙性和抒情性的文章。要想材料丰富,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阅读和勤观察,在写作的过程中合理联想和充分想象。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就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让描写具体逼真,叙事曲折有致,象征贴切而有意蕴,使写作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

B 备考指导

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而言的,就是“意”与“境”要融合得很好,或是写景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义悠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意境深远”是考场作文的高境界,那么,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意境深远”呢?

一、注重画面的诗意美。

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

例如,贾平凹的散文《月迹》描述了三幅具有诗意的画面:一是孩子们在屋中盼月;二是在庭中望月;三是到河岸边寻月。在这宁静、甜美的画面中透露出孩子们真挚、纯洁、天真而富有幻想的情趣,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憧憬与向往。我们在作文时也要学会运用诗意。

二、追求画面的音乐性。

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入与文章水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例如,2001年高考山西考生写的《黄河需要诚信》:

“乔老三上了船……春去春来,风行风止,水涨水落,总能看见她挎着篮子徘徊在黄河渡口。采一会儿苦菜,她就站直了腰向远处瞧瞧,红围巾随风招展,老远的船夫看见了,叫个不停:‘大妹子,还等呢?’她默默地站在沙旁河湾,注视着古道口,祈祷着河神,不知不觉地低吟着《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长流。哥哥你别变心,妹妹我守在村口……’”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长流”,这样哀愁婉转的千古情歌,在浅浅的叹惋之中显示了淡淡的恻隐之情。

三、含蓄地抒发感情。

要使自己的感情含而不露、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

例如《骑骆驼的小姑娘》一文中写道:

“有一个骑骆驼的小姑娘:绿的袍子,红的头巾,黄的腰带。她在骆驼的双峰上,顶天而立;天,蓝蓝的;地,白白的。她唱着歌儿,冉冉地驱驼,向东方走去。东方,那刚擦过胭脂的太阳,露出了那羞得通红的脸蛋儿。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在记忆的录像上,这小女孩,依然那么娇小,那么可爱……”

小女孩的录像究竟在作者心头激起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想象的浪花,文章没有明说;但是通过那幅造型优美、色彩鲜丽的人物剪影,读者分明能清晰地聆听到作者深情地讴歌大草原和新生命的“弦外之音”。

四、形象地表达思想。

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

袁鹰的《井冈翠竹》之所以脍炙人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通过“睹物思人”和“以物喻人”的手法,成功地做到了笔笔写“竹”而又笔笔见“人”。从“形”的刻画上说,它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了苍山竹海的蓊郁气势;从“神”的寄寓上说,却又正是井冈山人民往昔和现今战斗风貌的剪影。

诗意美、音乐性,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能使文章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从而使文章“意境深远”。

【例文展台1】

捕捉理性的灵光

湖北一考生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结束了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牵绊、爱的纠缠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亮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借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里,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闪烁;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剂,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

【技法点拨】

文章材料丰富,钩沉史实,纵横古今,关注热点,组织有序,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作者对生活的领悟,对人生的探索,对理性的思考。

材料丰富不是事例的堆砌、罗列,而是根据论证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层举例。第一个层次是正反举例。文章先正面举例,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再从反面举例,从古典、实录、现实中找寻感悟。第二个层次是文章论述的深入,把理性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联系起来。事例鲜活,说服力强。结尾一段是作者捕捉住理性的灵光后的情感升华,是理性思考后的心灵释放,意境优美,意蕴丰厚。

【例文展台2】

沧桑看云

湖北一考生

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那流云飘忽不定,苍穹底下立着小小的人影。每个人都在看云,每个人都在经历看得见摸不着的生活。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不一,于是生活便因为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了!

生活,一个多大的概念?纵贯古今,横越中外。总之,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花木兰的人生字典有孝勇二字,这便是她对生活的答案,于是身披战袍的她终于演绎了一曲感古动今的千古绝唱!

古今中外,那难以计数的永卧沙场的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不言退缩,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答案就是:是军人,就要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生活便因此抹上了浓重的悲壮色彩。

四百年前罗马鲜花广场上被熊熊烈火烧死的那个不屈的灵魂,毕生信守的人生答案便是坚持真理,几百年后的世人在仰望真理的同时,生活里又有了关于真理的动人色彩。

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如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了一篇篇传世诗文。

人民的好总理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闪光历程,这也是他对生活唯一的答案,所以当他的骨灰撒向滚滚浪涛时,亿万人民痛哭失声,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灵魂。

唐太宗的目光深远地看到了回纥的牙帐、吐蕃的城堡,他明白,统治的稳定首先要有民族的和睦:他的答案不同于成吉思汗的继任者们。于是,皇城的大门打开了,迎来了高原的气息、苍山的风、洱海的浪、东北的大风雪。于是,这个封建君主的人生便以独特的姿态立于历史祠堂之中。

不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不同的人生答案,演绎出的是一部丰富的历史。而生活的丰富与美好,还在于有差别的创造,当然,它也源于对事物不同的答案。一亩快要丰收的麦子,农人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梵高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诗人看到的是色彩与海浪的组合……于是社会的物质大厦与精神大厦便拔地而起,生活便丰富坚实。

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烂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

【技法点拨】

这是一篇才情横溢的散文。考生纵贯历史,说古论今。通过自己独到、理性的目光,对不同历史人物的人生选择进行分析,从而传达出自己对主题的理解。文章中选用的材料相当丰富,看得出考生平时就是一个有心人,非常善于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赋予了文章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文章的语言相当流畅,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富于深意的句子。

【例文展台3】

选择生命的色彩

山西一考生

生命本没有色彩,但你的心灵会赋予它色彩。你的生命之色是什么?用心灵去细细选择,或绚烂,或清淡,或空灵,或凝重。

岳飞选择了红色,不是鲜艳的红,而是浓重中带一丝悲凉,但他的心灵是艳红的,一生不变。当年的汤阴少年,一杆红缨,扫遍南北,历经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磨难,那红一丝没变。他用自己的生命洒下满江的红色,浓重的红。也曾在梦中直捣黄龙、与君痛饮,醒来却是十二道金牌的班师令。无奈地离去,只留下夕阳晚霞映红天边,悲壮苍凉。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不知屈原死时是否一身白衣。我想是吧,白是他的颜色。在那个斑驳陆离的时代,他是那样的清高。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白袖飘飘,游于江畔。举世皆浊而你独清,终不能变心而从俗。你是时代的先行者,看透了政治的黑暗,宁可粉身碎骨亦不肯同流合污。是呀,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不甘与之俱黑的你选择了死亡,汨罗江的清流收纳了你,于是那白衣随着你高洁的灵魂徜徉在江上、天上。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没有蓝的张扬,却比蓝更空灵,更忧郁,也更无奈。哦,是你吗,青莲居士?他们说你是最伟大的浪漫诗人,拥有无数妙怪的思想、奇特的行为。但我却看到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你与那杜姓兄弟拥有相同的感触,但你不羁的性格决定了你将成为“谪仙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千古天地间,总有一枝随风摇荡的青莲。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黑暗中你诞生,你觉醒,你战斗不休。伟大的鲁迅先生,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你忍受着“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苦痛。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你用战斗的文字唤醒愚昧的国人,撕破黑暗的统治。黑色决定了你凝重的性格,黑暗中永远亮着你点燃的那一盏灯。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生命的色彩,红色的为国奋斗、不计后果,白色的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青色的不羁与忧郁的艺术家气质,黑色的担负沉重压力的战士之心,多姿多彩,请你用心灵去细细选择。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

【技法点拨】

作者一开篇便画出了四幅图景:或绚烂,或清淡,或空灵,或凝重。接着以红、白、青、黑这四种主体色彩为小标题,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不同色彩,可谓意境深远。然后作者推出了岳飞、屈原、李白、鲁迅等典型形象,边叙边析,展示了这四个历史人物心灵的选择。岳飞鲜红的生命之色,是那样悲壮苍凉,今天中华大地上空回荡的爱国之歌中不正有他一个强烈的音符?屈原洁白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高洁,“宁可粉身碎骨亦不肯同流合污”,今天中华传统美德中不正有他的精髓?李白青蓝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浪漫,今天中华灿烂文学的宝库中不正有他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黑色”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凝重,今天中华民族之“魂”中不正有他的一面旗帜?作者在叙写这些丰满的形象时,用语亦非常形象,如“一杆红缨,扫遍南北,历经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磨难,那红一丝没变”,“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使文章的意境显得非常深远。

上一篇:专题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下一篇:专题二: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