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 学好语文

时间:2022-09-14 05:01:08

自主探究 学好语文

摘 要 探究性学习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认知方式。它是让学生在探索、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行独特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在行动中尝试性地探究化解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并在尝试中不断修正自己已有的假设直至最后得到确认,从而实现创造性地学习。因此,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就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觉性和研究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探究性学习

那么,如何把语文课堂变为语文探究性活动的课堂,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语文,就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力求做到:

一、融入情感 走进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应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标准还提出了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因此,我们应把语文教育寓于生活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把语文素养的培养融入言语运用的实践和情感的熏陶感染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情趣,达到“源于生活,超越生活的境界”。例如,《村居》这首古诗,它的风格是轻松、活泼、欢快的。我们就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地学习环境,让她们在开放、愉悦的生活氛围中,既是在学习,但又像在“进行着生活意义上的会话”;是在上课,但又像在生活中游戏。整堂课把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景等融为一体,课堂中孩子们始终“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小眼发光”,在自由开放的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留足时空 鼓励求异

学生在课堂上能畅所欲言,真实地把自己的想法、发现表达出来,不人云亦云,看问题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效果。要想达到如此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尽可能耐心地给予回答,善待学生的求异思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首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评价手段,鼓励学生的求异提问,千方百计地保护儿童爱提问的天性,允许并接受学生对他人的结论、观点说“不”,并且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盲从他人的学生。所以我要说语文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思考、感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产生疑问,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比较、尝试、思考、找矛盾等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中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加以扼杀,相反,应为学生提的问题喝彩,然后才趁机给予引导或指导。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探究 寻求突破

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课堂教学中能否可以体现探究精神,教师应引进答辩形式,即:其他同学在听取某一同学汇报后,随即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探索小组则要给予相应的回答。在思辨性的学生互动中,各小组研究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体现得更为明显。有时一个小小的疑问,也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教《地球爷爷的手》一课时,要求学生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时,同学们七嘴八舌举了很多例子。其中,又有一些同学对某同学举的例子提出质疑。于是,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和思考,通过质疑、思辨、讨论,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困惑、有疑问,正是这些困惑,激发了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正是这些疑问,使得“合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这样的合作探究中,学生经历了细致的观察、主动的操作、及时的归纳、不断的反思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伴随着一次次的自主发现、概括、综合的高潮迭起,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而且逐步体验到探究的甘苦,初步领略到了成功的愉悦。

四、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

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自己不懂的或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或者是网络的、文字的、音像的资源,进行分析、加工、存储并创造性地运用,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研讨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在不断的探究中,寻求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等智商领域的发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增涨。这是教师应关注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料性,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容忍错误和不同,允许超越标准答案,标准不是唯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文学习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应照搬教学参考书,用一种统一的、固定的模式来禁锢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学生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强求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重要的是,教师应多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把学习的自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这个世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上一篇:《囚绿记》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下一篇:安全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