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2-09-14 05:00:14

关于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摘要】2014年1月,央行在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被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种种迹象表明,存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不再是一项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 道德风险

一、存款制度是什么

存款保险制度,顾名思义是指为银行的存款业务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一旦参加保险的银行面临危机而无法支付存款者存款时,则由其投保的存款保险机构代为给予存款者一定的偿付或直接向银行提供某种范围内资助的一种制度。

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金融稳定与存款人利益,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一旦银行发生破产,问题银行在退出的过程中,其遗留的债务都是由中央银行和各级政府承担的,这就为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中央银行或各级政府“买单”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问题银行的债务转嫁为财政负担,而且会严重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彻底改变政府隐性担保的现状,破除政府隐性担保的弊端。

再者,建立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护款人特别是中小存款人的利益,进而提高公众信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银行业的发展,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高小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其创造生存条件,营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在金融机构退出市场时,存款保险制度可起到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维护存款者利益,保证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通过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方式降低多方的损失。

三、存款保险制度并非万能

当国家信用让位于银行信用,储户为规避风险,可能会将存款向大型银行转移。这就会导致两个风险:一是小银行挤兑事件;另一是中小银行提高利率拉存款,从而使其产生更多的高投机行为。

我国银行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银行体系的集中度过高。即便存在存款保险制度,也无法完全依靠存款保险基金解决大银行破产清算的问题。

存款保险制度要求银行按照比例缴纳保险金,势必影响到其业务和利润空间。在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高银行监管标准的大背景下,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道德风险的产生:投保商业银行可能忽视风险的管理,或放纵地进行风险项目投资;逆向选择,如采取自愿投保,由于提供了风险保障,则风险越大的银行越积极投保等。存款人忽视对银行经营风险的担忧,降低监督银行的自我保护意识。监管者也可能导致监管者轻视风险程度,忽视金融监管日常工作的重要性。

四、审慎看待、统筹推进

央行关于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监管权归属(设立一个存款保险基金,暂归央行金融稳定局管),差别费率,强制保险、限额保险。

先设立存保基金而非直接设立一个独立存保机构,先把制度框架建立起来,积累资金,未来再考虑转化成独立机构,解决最终归属问题。但该作为管理该基金的央行金融稳定局又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呢?是仅仅充当该基金的付款箱角色,还是要求具备前期预警、救助、对问题银行的并购重组等职能?按国际惯例,国外独立的存款保险公司发展的趋势确实并非简单付款箱职能,都对存款机构有一定的监管权。但如果央行坚持行使监管职能,就必定要与银监会目前所拥有的监管职能出现交叉。此外,涉及金融国资部分,财政部也有管辖权。

限额保险是为了实现小额存款人利益保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保证市场激励和有效竞争。央行金融稳定局当前制定的额度为50万元。但问题是,城商行和农商行存款这类规模的银行中,常是借助人脉关系拉大户存款,50万以上的储户占了总存款的80%,即存款中80%的储户都是高额存款,这些人如果存款搬家,风险可想而知。

制定不同的风险差别费率,可以通过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盲目扩张和冒险经营的约束,促使银行加强对风险的监控力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风险差别费率的确定,需要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且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面对种种问题以及结合本国国情,我国应该完善我国的监管体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注意协调监管过程中的交叉和空白,加强监管机构的信息沟通,及时了解投保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及变动等情况,达到必须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保证协调成本最小。并且要深化银行业改革,避免系统性风险。一是切实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建设。二是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加强对投保金融机构必要信息对公众的披露,则可以让存款者对投保金融机构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外部的监管也受到信息披露的影响。另外,应该加紧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体系,对存款保险制度的原则、目标定位、运行机制进行明确规定。立法在先,制度后行,一旦问题发生,处理起来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参考文献:

[1]曹元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国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5,(6).

[2]黎平海.存款保险制度诱发道德风险的理论解析[J].南方金融,2008,(04).

[3]陈美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风险及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3,(5).

[4]安国俊.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路径选择[J].农村金融研究,2014,(4).

上一篇:谈冰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及心理素质训练 下一篇:基于参保方利益保护视角的分红保险监管机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