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特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中的发展

时间:2022-09-14 04:19:23

区域特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中的发展

摘 要:地方高校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聚集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是区域文化研究、发展、传播的当然主体。地方高校在校地合作过程中通过共建科研平台和共同开发文化产业等方式,积极推动着区域特色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地合作;区域特色文化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其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其他组织的互动与合作,有利于合作各方各取所长,共同发展。地方高校在校地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合作形式。这些合作多是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目的的。而在地方高校的社会职能里,对区域文化、特别是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责无旁贷的。地方高校通过校地合作,推动区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对于合作的各方来讲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特色文化的内涵

对于某区域来讲,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会产生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有区域特征的文化传统,这就是区域文化的概念。区域文化有着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表现形式。大到一个区域的精神面貌、人文特征,小到每个居民的生活习惯、吃穿住行的喜好,都是区域文化里的一部分。区域特色文化,往往是区域文化里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具有辨识性、代表性和一定知名度。

二、推动区域特色文化发展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地方高校对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责无旁贷。一方面,地方高校有相对集中的教育资源,包括专业人才、教育环境、设施和设备等,对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发扬、创新有重要作用。“地方大学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地方大学必须承担起引领区域文化发展、促进区域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从高校自身来讲,也有责任承担一个地区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大学产生到发展的漫长过程告诉我们:“始终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正是大学历久弥新的本真价值所在。”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围绕区域特色文化构建科研平台,将特色文化的精华融入学科建设之中,也是高校“接地气”、汲取自身成长养料的有效途径。

三、地方高校在校地合作中推动区域特色文化发展的方式

1.校地共建区域特色文化研究平台。多数区域特色文化研究平台是以地方高校为主体来构建的,如曲阜师范大学的孔子研究所、聊城大学的运河学研究院、滨州学院的孙子研究院等。在高校内部设置研究平台,一方面借由高校内部的整体教育资源,便于特色文化的集中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文化研究与高校的教育平台相结合,将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融入教学体系中,使广大学子更便利地接触到相关内容,这也为区域特色文化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另外,区域特色文化平台的构建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其他各组织的大力支持。

2.校地合作开发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区域特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和区域特色文化研究平台互相配合,在区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滨州市惠民县是孙子的故乡,孙子兵法文化是滨州市的特色文化之一,滨州市政府和惠民县政府一直积极致力于孙子文化相关产业的开发。

四、在地方高校校地合作中推动区域特色文化发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在校地合作的过程中推动区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地方政府的基础性作用无可替代。“作为区域行政机构,政府掌握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导权,通过制定区域文化建设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设立主管区域文化建设的专门机构,为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区域发展统一规划之中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规划时,要明确主体,确定发展目标,并给予政策保障。在此基础上,包括地方高校在内的相关主体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合作推动区域特色文化向更深远、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2.以区域特色文化自身发展为核心。无论是创建区域特色文化研究平台、还是特色文化产业链,均需一定资金的支撑。地方高校在校地合作中,需要地方政府和其他地方组织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经费上的支持。特色文化如何开发、往哪个方向开发,各方可能会因为立场问题产生不同的意见,这就需要合作各方加强沟通,在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区域特色文化的形成往往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积累的结果,需要珍惜。特色文化的开发还是应以文化自身的发展为核心,无论是研究的方法、方向还是产业开发的方式,都需以特色文化的良性发展为导向,避免出现为开发而开发的情况。在地方高校校地合作的过程中,“应以学术带产业,以产业促学术”,使区域特色文化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06):44.

[2]赵军.地方大学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102.

[3]高文兵.大学引领先进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33.

[4]陈传举.政校合作模式下的区域文化建设[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0):105.

上一篇:建筑工程工期管理浅思 下一篇:发挥课外活动的多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