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4 03:53:20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正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提高兴趣、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们应以此为突破口,调整教学思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最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

一、采取多种教法,优化语文课堂结构,形成“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在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提高兴趣、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自主参与”教学模式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分组自学法

以“各组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按照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比例等情况合理搭配,混编成组。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学,包括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讨论等内容。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在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中,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例如:语文新课预习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生字、生词问题,结合课文找准字义是个难点,有些学生自己预习往往是望着一大堆义项发愁。在小组合作中,这个难点就变容易了,学生通过切磋,很快能找到义项,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得到了帮助。再有学生的阅读训练在小组学习中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们或齐读、或轮读、或分角色朗读。一节课下来,,每个人都能把全文通读一遍,一些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的学生也逐步放开胆量,由敢在小组朗读到敢在全班朗读,自信心越来越强。在分组自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指点方法、总结规律、查漏补缺。

2、学生问答质疑法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让他们“活动”起来,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内容和问题,可采取让学生互相提问题,即甲问乙答,乙再问丙回答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把应介绍的内容介绍后,第一步是学生自学文章内容,从基础知识到核心内容,从文章结构到表现手法等,学生基本弄懂后让他们确定知识点,然后从各个角度归纳出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自己必会)。第二步就是几个学生就他们归纳的问题提问,可举手回答,也可点名要求某个学生回答,回答后提问者作简要点评。最后一步是教师总结,归纳要点,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分析理解,基本上能够独立处理一篇文章,这本身就使学生的立足点提高了,由原来的“老师让我学”变成了“我必须自觉学,然后才能考别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3、分组讨论法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文章内容,教师不必费尽心力的分析讲解,要求学生接受,可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动脑、动口,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生活时,为什么要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对散文《种一片太阳花》中“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这句话的理解;对小说《分马》中老孙头性格的认识;小说《在烈日和暴雨》写柳枝的作用等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讨论,之后采取小组轮流发言、小组推荐发言、小组竞争发言、小组补充发言等形式进行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讲评、补充、纠正、总结。这样使每个人都有动脑思考、动嘴讲话的机会,促使其对问题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总之,“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继承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教学思想。实践证明,。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交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让学生走上讲台,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也不能适应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成了一句空话。由学生自己上课,既消除了教育与听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便于双方多向交流,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三、重视课外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需要一种底蕴,需要深厚的积累。因为积累越丰富,为人们提供的理解应用背景就越宏大,人的思考力就越全面,认识就越深刻,联想力就越活跃,创造力就越强。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课内教学,由于授课内容的局限,学生仅从课内获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时,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独立获得知识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语文课外活动把语文学习由课堂引向校园,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具有广阔的空间,为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发展专长,提供了“练武”、“用武”的“擂台”,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使语文教学“寓教于乐”。

总之,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避免因单纯灌输知识而造成的能力落后与知识的状况,防止能力与知识之间关系的失调。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自己主动投入语文学习中,他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身上蕴藏着的潜力,看到焕发的能量,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恰似语文课的源头活水,必能开创生机勃勃、富有情趣的语文学习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朱绍禹. 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田慧生.李如密. 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上一篇:初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下一篇:如何加强学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