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18 04:49:56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让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只是以教师、教参、教材上的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在提问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问题质量,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主线。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把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呢?本文从如何唤醒、强化并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三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问题意识 课前初读 反馈 探究式阅读

真正有效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真正源头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不断唤醒、强化并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感以“授―受”为形式特征、以教师的问题主宰课堂的接收式教学方式的最大不足是严重窒碍学生的问题意识,因而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尝试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亦即改变以教师的问题主宰课堂教学的格局,代之以经过筛选、梳理、整合的学生的问题统领教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一步的探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想法不仅可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激发,探究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显著提高。

运用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注重初读,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教材上的问题走进课堂,并不是排斥、拒绝教师、教材上的问题,而是为了把学生“沉睡”的问题意识激活,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被动地接收问题转化为主动地发现问题。

注重初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师生合作探究前,学生对教学文本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度、理解度,也不仅在于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还在于逐步培养学生以探究的眼光看待教材的意识。所以,教师对注重初读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抽象意义上的重视上,而应意识到这是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

指导学生学会写预习笔记。预习笔记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值得积累的生字、生词,含义深刻的、表达优美的句子,重点段落。有摘录,有分析理解。二是提出疑难问题或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注重交流反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自读时的自我反馈、课前和课堂的生生反馈(同桌之间、邻座之间、小组之内)师生反馈,构建充分的反馈渠道,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初读中的问题提得怎么样呢?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生通过自行筛选,舍去自己可以解决的和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也可以大大节省课堂交流的时间,是培养学生个体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一步。其次是利用早读课和阅读指导课进行生生之间的合作反馈。通过这种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触摸到学生的“问题状态”。经过第二轮筛选,一般情况下问题会更趋“精化”。最后利用课堂(主要是第一课时)进行群体反馈。教师指导下的课堂群体反馈之所以必要,一是因为自我反馈和生生反馈天然的局限性,即反馈的不充分性(主要是由学生的能力决定的,还有时间不充分、沟通不畅等因素),二是便于对“问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甄别、疏导和整合。

学生的问题得以主宰课堂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就学生初读中的问题进行层层筛选和初步探究的过程,正是这种“筛选”和初步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问题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对实际教学的效果的影响大不一样。只有通过这种反馈,学生才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对教材掌握的程度和不足;只有通过这种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不断得到激发;只有通过这种反馈,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趋向对症下药而避免无效劳动。

教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人人敢想敢说。允许学生提出很幼稚甚至很荒唐的问题(尤其是起步阶段),因为重在参与,课堂中人人应当成为演员而不是听众和观众。要求全员参与,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开始阶段,教师应尽量留足时间,以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梳理,或明确,或拓展,或引申。这样,逐步重复提问、低质量的提问次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提高问题质量,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问题质量的要求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一过程不仅包括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甚至是几个单元、一册书的教学过程。只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不断深化,问题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提问是关键。

要提高问题质量,应尽快地促使学生由“随意式提问”向“有意式提问”过渡,尽快地学会“共性提问”和“个性提问”,并逐步由“共性问题”向“个性问题”过渡。

应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辐射式阅读的习惯,即从所学课文引申开去复习、阅读同类课文、相关课文,自行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背景知识等,学会进行探究式阅读,从而为实现上述目标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应摒弃急躁情绪。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养成需要较长的过程,企求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在试验阶段,一般都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按上述要求做,上一课有一课的收获,学一单元有一单元的收获。收获的喜悦往往表现在付出的过程中,而不仅仅表现在结果上。特别是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中应从“唤醒”、“强化”、“深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三个方面却是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分开的,只是在每一阶段中各有侧重而已。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体育课要适应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