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被轻视的原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14 02:16:41

高中语文学习被轻视的原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摘要: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热情和主动性,甚至会轻视语文学习。他们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甚至认为不听课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本文笔者分析了高中学生轻视语文学习的主要原因,并从理论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轻视学习;应对策略

语文教学从学前班就开始,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再三年,然而,其结果令大学教师非常不满,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连一篇像样的报告都写不了,文不从字不顺,乱加标点,格式错乱。其实,他们说的是个别现象,我们教得并没有那么差。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除了班上有几个写作较好的之外,很大一部分同学真的写不好作文。于是,专家们很纳闷,语文教学十几年的时间,四五千个课时,教师都干什么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深刻地反省自己,不得不认真地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困境。

其实,大家都有同感,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越来越轻视语文的学习。不解决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的问题,也就很难解决整个语文教学的问题。所以,本文笔者重点分析考察高中阶段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轻视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语文学习的前提

我始终认为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如果解决不好学习兴趣的事,后面的手段都是徒劳。学生主动打开思想和情感的门,这是讨论语文学习的前提。语文学习的本质是人与人心灵的对话,是教师、学生通过文字与文字后面那血肉丰满的内容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所以,没有情感的作家写不出优秀的作品,没有情感的读者不能为文字所动,没有情感的教师讲解不出文章的动人之处,而没有情感准备的学生也很难懂得文字之间的喜怒哀乐。从这个逻辑出发,我认为语文是一种需要主动接受的情感交流。其他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死记硬背通或强迫性的学习来获得成绩的提高,通过题海战术就可以获得优秀的成绩,而语文学习则不同,如果学习者在情感上排斥或者不接受,关上了自己的情感闸门,文字在他面前就仅仅是文字,他会毫不为之所动,更不能懂得作者在说什么。只有学习者对文字感兴趣,调动起自己的情感,调动起自己的生活阅历,将自己投入到文字中,他才能懂得写作者每一个字词的用意。所以,语文学习我历来强调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大家都不喜欢学,那么,无论怎样严谨的课堂都是徒劳的。而且,一个班级语文学习的面貌又以写好者的多寡来体现,我教过的班里,出现了几个甚至更多个喜欢读书、喜欢写作的同学,我就认为我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败的。从教十几年的时间里,令我骄傲的地方就在于,只要是我教过的班,就总是能出现几个令众位教师都交口称赞的写作能手。

二、高中学生轻视语文学习的原因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就像一座美丽幽远的森林,走进去,就渐渐地的被它吸引,只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但学生往往最缺少这种一步步走下去的动力。从学前班就开始接触,多少年来年年有,谁能不审美疲劳呢?所以,没有了对语文的热情,没有了对语文的兴趣,实在很难使学生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所以,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就是语文教学缺少了应该具有的魅力,学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

高一的学生表现的不够明显,而到了高二甚或高三,轻视语文的同学越来越多。总结其原因不外乎有四:一是一部分同学因为心理特点和学习经验,他的成绩已渐趋稳定,很难增长,觉得再怎么学都提高不多,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其他可以更快提分的学科上;二是一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考得优秀的成绩,不学也不大影响他的成绩;三是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比语文老师更爱好文学,拥有更富激情的文字表达能力,所以也更看不起语文教师,看不起语文课上的作文写作,所以对于语文学习轻视甚至是排斥;四是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就是学不会,所以轻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限于篇幅,不在这里过多的叙述。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的策略就是以情动人,用文字的美去打动他们,吸引他们。具体来讲,对第一种学生要帮助其树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信心。他们的瓶颈在于不能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做阅读的时候尽管觉得懂了,但仍然得分不高。这就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遣词造句训练,增加写作练习。教师让他们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同一种感受,或者进行近义词的辨析训练。而对于第二种学生大可不必担心,那说明他们确实有了比较深厚的语文功底,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增加课外的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只要他们能保证优秀的成绩,怎么学完全可以由他们做主。

而第三种学生却不好对付,他们有个性,盲目自信,但又成绩不好。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首先,他们在心智上渐趋成熟,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于社会和人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其次,高中阶段正是他们的人格趋于稳定形成的关键时期,但也是他们的思想活跃而混乱的时期;最后,尽管他们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事实上他们正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幼稚时期。所以,表现在语文学习上,他们越来越相信自己可以独立的学习,并不再完全赞同教师的讲解。11年秋季,我接手高二某班,这个班有个学生根本不听语文老师的课,认为没有什么值得听的。他自己看书,或者看累了就睡觉,而且自己潜心写作。在他眼里是看不起语文老师的,因为老师既不能讲到郭敬明也不能讲到周国平,还不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来。这是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他多年写诗,并且自费出版过诗集,有自己所谓的文学圈子。在班里被认为怪人,众位教师也这样评价他。当然,这可能是个个别的例子,但是,这个偏激的例子恰恰说明了正有一部分心智渐趋成熟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学习的方法,他们正开始准备超越老师。我不认为这只是坏事,可适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样的例子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能做教参的宣读者,语文教师必须放开眼界、打开思路,将语文课堂和当下的文学现象联系起来,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相当的文学修养,不仅能读书,读出其中三味,还应该是个,深谙写作的酸甜。否则,遇到这样的学生只好举手投降。这样的学生只能用教师过硬的语文修养去征服他,让他知道文学的世界是多么浩瀚无尽。其实,那位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比较差,用词随意,标点也一塌糊涂。这样的学生不愁他对语文没有兴趣,只要能够给他切实有益的指点,他将会是非常好的写作者。

上一篇: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