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用语及导语示范

时间:2022-09-14 01:38:07

体育教学中的教师用语及导语示范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和交流的思想工具。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进行的,当然离不开语言,但体育则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语言的传声词组与体育运动技能的形象词语应融会一体。鉴于此,学校体育教学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更需要重视语言及词语的功能,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感知对象的意图。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师用语 导语示范

在学校体育教学语言的运用上,除一般的陈述和提示之外,还须尽力超越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用更为生动形象、易记的词语,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这类传声词语的融合成分可以包括:诱导性谚语、形象性比喻、提示性口诀等。诱导性谚语在体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它能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形象比喻就是用某些类似的事物来比喻要强调说明的动作规格和注意事项,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如将体操的团身滚翻整体动作比做一个“球”滚动,抱膝缩头紧团身,翻滚就是球滚动,用以强调动作的流畅性。提示性口诀是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练习项目的规格质量要求编成便于记诵的语句,以提高新授项目的练习效益。如“三步一呼一吸”,用以提示学生在中长跑练习中要注意呼吸节奏的运用;“一大二小三起跳”,用以提示学生三步上篮动作性质的连贯性和用力位置的区别,以及身体持球与步法的协调配合的律动规则。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口诀,便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以肯定,体育教师如果能将教学语言列入自己的教研和备课的范围,那么在教学和训练中,形象的言语材料,必定能在最佳程度上找到它与动作的结合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体育教学语言在课堂导语中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结合教材自身特点,教师可简洁明快地讲述本次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程序等,或直接做出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运用直接导入法时,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示范要准确、规范。

二、体育名言、名人及信息导入法

该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国内外有关体育名言、名句、名人、明星的英雄事迹及信息,让学生了解体育所蕴含的博大内涵和最新体育动态,激发学生对体育明星的敬仰之情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从而产生为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例如,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耐久跑教学中,我将现代健身跑创始人法国医学博士范?阿肯的一句淳朴的至理名言导入了课堂,他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一切,但只有一样东西你买不到,那就是健康。健康的得到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贪图安逸的惰性、艰苦的锻炼和流汗。”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图像直观导入法

由于体育教学中的任何运动技术动作,都是在动态过程中完成的,光靠语言讲解难以让学生掌握。而借助于活动板图、挂图及明星图片等直观手段,可以把技术动作加以分析,让学生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观察、体会并掌握动作的要领。其中,若采用明星图片法,既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又能够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上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射过程:欣赏羡慕向往追求积极理解渴望实践。例如,在以往的冲刺跑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有轻视态度。后来,在一次教学中我拿出2008年奥运会女子百米决赛终点冲刺的体育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并向他们讲述冠亚军获胜的关键所在。结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非常积极主动,动作到位,效果显著。

四、故事导入法

该方法是通过讲述中外体育史上的重要典型故事,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越野跑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马拉松跑”的典故,然后引导学生,若把自己当成和平年代的斐力比斯试一试如何?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我又把由美国短跑名将舍里尔受袋鼠启示而首创蹲踞式起跑的故事导入。既有实例,又有理论,寓教于趣,便于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了解其起源及演变,学生的练习兴趣盎然。

五、问题导入法

它是把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一步步回答问题的一种导入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些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尤其是体育基本知识部分,大多比较枯燥、抽象,这时就可采用问题导入法。例如,在初中一年级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时,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向学生依次提出:(1)推铅球时是全身协调用力,还是仅靠上肢用力?(2)为什么侧向推要比两腿左右、前后开立时推得远?(3)最后用力的是推拨动作还是抛出动作?这样,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达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兴趣油然而生。运用问题导入法的关键是恰当地设置问题,尤其在学生看似“无疑”之处设问,更能促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语言导入法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在选用具体语言导入时,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身体素质条件以及爱好的差异程度而定,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新颖活泼。同时要服务于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不能只强调导入环节,而忽略整体。

上一篇:德体本是一家亲 教育教学两相宜 下一篇:论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