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瑞士新闻界

时间:2022-09-14 01:23:48

走访瑞士新闻界

今年6月,我参加由全国记协主席邵华泽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瑞士,与瑞士报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一、瑞士的报刊

瑞士有报纸213家,其中84家是日报,每天总发行量不足270万份。按瑞士720万人口计算,平均约每1000人买350份报,约3个人买一份报。在84家日报中,有10家报纸发行在5万份以上,其中4家达到10万份,三分之二的日报发行低于1万份。

瑞士影响较大的3家德文报纸是:

1.《一瞥报》,1959年创刊,社址在苏黎世,发行量32万多份,是瑞士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2.《每日导报》,1893年创刊,社址在苏黎世,发行量20多万份。

3.《新苏黎世报》,1780年创刊,社址在苏黎世,发行量16万多份。

影响较大的3家法文报纸是:

1.《时报》,1998年2月创办,前身是《日内瓦报》和《新日报》,社址在日内瓦,日发行量15万份。

2.《24小时报》,1762年创刊,社址在洛桑,日发行量9万份。

3.《日内瓦论坛报》,1879年创刊,社址在日内瓦,日发行量近8万份。

瑞士的期刊分通俗期刊和专业期刊两种。发行量最大的德语期刊有:《瑞士观察家》、《瑞士之最》、《电视杂志》、《瑞士家庭》、《瑞士画报》等。发行量最大的法语期刊有《画报》、《今日妇女》、《周刊》等。发行量最大的意大利语期刊是《电视广播周刊》。

二、荣格报业集团的雄心

6月5日,我们到瑞士德语区最大的报业集团――荣格报业集团采访。集团总裁楚伯韬(中文名字)接受采访。楚伯韬说,荣格报业集团是家族集团,有170年历史,现在是第五代传人在掌管。报业集团最早是印刷厂,因为印刷业务不够,干脆就自己办期刊,一直到发展成为瑞士最大的报业集团。在媒体方面,集团办有日报、周报、杂志、电台、电视台,年营业额达9.75亿瑞士法郎,约合6.5亿美元,利润达3500万瑞士法郎,约合2000万美元,在国内外有6000名职工,现在已成为跨国报业集团,但同世界其他大传媒集团相比,不能算是大集团。他说现在传媒中市场竞争很激烈,荣格报业集团的对手德国、法国、英国的传媒集团都很厉害,特别关注新兴市场,这也是荣格报业集团特别重视东欧国家的原因。他说荣格报业集团1985年起在捷克办了一个《现金》(CASH)周刊,投资已经收回。现在荣格报业集团已经成为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最大的出版商。荣格报业集团重视东欧,也重视亚洲。由于我们同亚洲有文化差异,所以在亚洲开拓不容易,雄心受到限制。

楚伯韬说,荣格报业集团在亚洲的开拓从上世纪1989年就开始了,先在香港办了一个印刷厂,眼下已经在中国内地合资办印刷厂,并和中国的政府部门合作办有关贸易方面的专业杂志。他说荣格报业集团对中国有一股激情,他了解中国已经有30年,对中国现代艺术特别感兴趣,但是他明白,从有激情到把事情做成,还有很远的距离。他说从1992年起,荣格报业集团就开始在越南投资,出版越南版的《现金》周刊,现在集团在越南有4种刊物,是越南唯一可以做出版的外国传媒集团。但是越南同中国比,是个小国,我们关注的重点是中国。楚伯韬说,荣格报业集团在北京有一个合资的广告公司,通过广告公司向出版社提供服务,在中国内地有3个同中方合办的专业杂志,还准备为中国的日报、周报提供设计、咨询、营销这类服务。他说从一个外国人的立场看,中国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国家,在中国办报刊一定很赚钱。他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媒体方面的对外合作程度一定会有所提高,他相信中国的新闻媒体前景广阔。

这次采访使我对雄心勃勃的荣格报业集团印象颇深。当我正准备写这篇介绍文章时,在7月15日的《文汇报》上读到了瑞士荣格报业集团属下的《视点报》(《羊城晚报》译作《星期日观察报》)3个月前以大量篇幅刊登瑞士驻德国大使同德国女美容师、曾当过模特的里维关系暧昧并导致大使被撤职的桃色新闻是假新闻。《视点报》7月14日在一版主要位置刊登了“对不起”的标题和该报老板写的一整版评论文章,公布免去《视点报》主编职务,开除该报驻柏林的一名通讯员,并向驻德大使馆赔偿了一笔双方约定不公开数目的巨款。

看来,就是想在新闻媒体上赚钱也要按规则办事,虚构桃色新闻,可能会一时扩大影响,增加发行量,但最终只能是损害声誉损失钱财。荣格报业集团这一次的教训应是深刻的。

三、《自由报》的“独立自由”

6月9日,我们在瑞士弗利堡采访并参观了法语报纸《自由报》,《自由报》总编辑罗杰今年参加瑞士新闻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到文新集团大厦参观过,对中国报界有较深印象,回到瑞士后也正面如实地报道了中国的发展。

罗杰说,《自由报》每天出36~60版,星期六出增版,星期天不出版,他追求办一份有特色的报纸,而不追求把报纸办得面面俱到。美国9・11事件后,瑞士所有的报纸都把头版让给了美国,而《自由报》却把一版给了非洲的饥民和挨饿的儿童,刊登了长篇报道和大幅照片,以显示《自由报》独立自由办报的立场。但罗杰也说坚持独立自由办报很艰难,竞争太激烈了,前一阶段瑞士有8家法语报纸给吞并掉了,《日内瓦报》、《瑞士报》都换了老板,罗杰现在很为报纸的命运担忧,如果换了一个老板,那么《自由报》的办报宗旨很有可能坚持不下去。

罗杰说,瑞士报纸最早成立的时候,精力放在天主教和瑞士政府的斗争上,因为瑞士不拥护天主教,拥护新教,其他报纸大都这样,后来转变了。现在的读者不愿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太深,并不希望报纸告诉他怎么投资,怎么祈祷,读者希望看到活生生的事实,要求报纸的记者作更深入的调查。罗杰认为《新苏黎世报》办得不错,但商业味道太浓,维护的是企业主的利益。

罗杰说,《自由报》年轻记者占多数,这是因为弗利堡大学生多,年轻读者多。弗利堡4万人口中大学生占了8000多,大学生是《自由报》的重要读者。罗杰说,新闻工作这一行在瑞士被认为是重要工作,受人重视,但收入不如在企业高,尤其一些学历很高的新闻工作者,到企业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在瑞士,成功与否要看钱是否挣得多,但是他不这么看问题。

与总编辑罗杰一起接受采访的年轻记者罗那同意罗杰的看法。罗那懂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到企业去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但他更喜欢当记者。他说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记者,在《自由报》实习后,罗杰希望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了,《自由报》对年轻记者很重视培养,重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有独立办报的想法,我很愿意加盟。

四、在瑞士新闻俱乐部

瑞士新闻俱乐部位于日内瓦市郊一个很大的花园内。花园很大而别墅很小,一个修剪得很好的大草坪上,几棵大树长得有几十丈高,树冠几乎触到了天空中的白云,在这些大树旁,2层楼的别墅显得非常矮小,但却是非常适宜的比例。

新闻俱乐部主任吉麦当今年率领瑞士新闻代表团访问中国,当中国新闻代表团回访瑞士时,是他为我们安排了采访日程,并四次出现在重要的采访现场。

在我们离开瑞士前夕,瑞士新闻俱乐部组织了隆重的欢送酒会,酒会设在新闻俱乐部对面的瑞士洲际大酒店,这是日内瓦市最好的五星级大酒店,世界各国的元首访问日内瓦时,都下榻在此,、克林顿、布什等都在此住过,我们在大厅喝酒时,沙特阿拉伯国王带着许多人住进了该酒店。

在欢送酒会上,我们和访问过中国的瑞士6个总编辑作了交流(《自由报》总编罗杰已在弗利堡接受过我们的采访,所以没来)。瑞士新闻俱乐部主任吉麦当和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都说了很多两国新闻界要进一步加强交流的热情洋溢的话。在酒会快要结束时,吉麦当说:“谁还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中国记者采访瑞士活动就要结束了……”。这时我举手说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瑞士的房子那么美丽,请问有多少瑞士人拥有自己的住房?

吉麦当思考一下说:“有的农业州居民拥有住房比例高一些,有的州如日内瓦居民拥有住房比例低,大概只有20%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全国平均下来,大概30%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70%的人租房子住,你还有别的问题吗?”

我摇摇头表示没有问题了,其实我紧接着的疑问是:早就听中国驻瑞士的记者说过,瑞士媒体上很少说中国的好话,大多是负面消息。但即使是作为全世界首富的瑞士也仍然有70%的人不能拥有自己的住房这样严重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你们的媒体上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那么多呢?为什么正面的报道比例却很少很少呢?

不过,吉麦当先生在酒宴结束时坦率的话语解除了我的疑问。他说,瑞士新闻界与中国新闻界之间的交流已告别过去的“冰天雪地”,迎来“春暖花开”的季节。

那就是说,瑞士新闻界将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

上一篇:渤海边上的新闻轻骑兵 下一篇:从禁用竖题看版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