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育人网络,预防听障学生犯罪

时间:2022-09-14 01:10:43

【前言】构建立体育人网络,预防听障学生犯罪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从教材入手,编写《沟通与交往》和《人生规划设计》。 针对听障学生特点,依据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编写了《沟通与交往》和《人生规划设计》校本课程。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学生的沟通方式与技能、人生规划与设计能力进行了专门培养,以提高他们适...

构建立体育人网络,预防听障学生犯罪

摘 要: 听力缺陷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滞缓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步伐,使得他们犯罪案件高发。那么如何在他们步入社会前就构筑一张预防犯罪的网络呢?应以学校教育为主,结合家庭、社会综合预防。

关键词: 听力缺陷者 犯罪 预防 立体网络

听力缺陷者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的特点,他们普遍存在认识片面、活动范围狭小、沟通方式缺乏、眼光短浅、心理狭隘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社会交往中表现出自卑、自闭、自私、猜疑等心理。后果是对社会产生了错误认识,始终处于弱势状态;无法公平参与社会竞争,使自己难以立足于社会,很难融合于主流人群。近年来,听障者犯罪率居高不下,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犯罪呈低龄化、集团化、多发性、流动性特点;犯罪形式以抢劫、盗窃、欺骗为主。犯罪分子多为特教学校辍学或毕业学生。分析听障者犯罪的原因,有其自身缺陷的问题,也有社会的综合问题。但从深层去分析根源应该在于学校教育的缺失。因此,立足学校教育,结合家庭、社会加强法制教育,是解决听障者犯罪问题的根本所在。

1.加强社会能力培养,从根本上预防违法犯罪

听力缺陷者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分子,在实际生活中却处于近似孤立和封闭状况。部分听障学生往往遇到想接触社会却害怕社会、想立足社会却止步于社会之外、想打拼社会却不知如何施展的问题。因此,提高听障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就成为他们入世和立世的首要条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教材入手,编写《沟通与交往》和《人生规划设计》。

针对听障学生特点,依据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编写了《沟通与交往》和《人生规划设计》校本课程。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学生的沟通方式与技能、人生规划与设计能力进行了专门培养,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从课堂入手,创新教法,教会学生处世的本领。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应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此,应打破过去单一的学科教学概念,引入综合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切入和渗透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储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创设情境法”、“实践体验法”、“合作讨论法”等课堂模式的运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3)从创新入手,更新手段,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

除了从教材、教法来改进教学外,还应积极寻求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例如,加大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设置“习—论—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参与—管理—评价”的课外参与管理模式;设置了信息手段下沟通方式的更新、全天候语言运用与练习等育人新形式和育人新模式。

2.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设置抵御犯罪的防火墙。

(1)建立德育机制,将口号变为文化。

以往的德育往往多以口号、活动的形式出现,时过境迁,效果荡然无存。因此,如何将这些形式的内容变为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要将系列活动制度化,具体为“晨—周—月—期”机制,包括“德育十分钟”、“国旗下的讲评”、“每周一栏”、“一周展示台”、“我是周冠军”、“期末光荣榜”等展示宣传活动。

(2)丰富德育教材,将口号变为教学内容。

为丰富德育内容,应组织专门力量编写了德育系列校本教材,包括《感恩教育》、《生活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强教育》等系列教材。将说教的内容变为课堂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思维和品质。

(3)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打开心结。

听障者的犯罪常常表现为突发性、无预兆、激情式的表现形式,根源在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即“三贴近”机制。

首先贴近教材,首先编写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低、中、高年级系列教材《健康教育》;其次贴近教学,在教学中专门讲授心理健康课程,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最后贴近生活,具体表现为设立“谈心室”、“解开心结”专栏、“体贴一加一”的结对子活动。

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懂法用法的本领。

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是预防犯罪的根本手段,创建“三结合”法制教育体制。

(1)法与教学结合。

总结为“一节课、一本书、一切手段”。目前为止,聋校并没有专门设置的法律课程和相关法律的教材。因此,我们首先设置了每周一节的法律课,编写了普法教材《法律保护你》,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其次创新了教学手段,该变了以往单纯的说教,将视频、网络、报刊应用到了普法课堂。

(2)法与校园结合。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让法律教育走进校园,让普法教育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创建了“四个周一、四个月末”模式。

“四个周一”是指每周开一次普法班会、更新一次法制宣传栏、讲一个经典案例、搞一次法制讲座。

“四个月末”是指每月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举办一次模拟法庭、给家长写一封与法律指示相关的信、学校开一次普法总结会议。

(3)法与社会结合。

学生最终的落脚点在社会,问题也出现在社会。因此,进行法律教育必须与社会结合才会取得效果。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就是请专家和请当事人。首先请相关专家和法律工作者来校担任法制宣传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来校现身说法,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和维权方式。形式有讲座、座谈、结对子等;内容包括各种相关法律,如《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残疾人保障法》等,以及各种案例的解说、维权途径等。其次是请社会上残疾人中守法和违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人物来校,通过他们现身说法,这样更有说服力,教育效果更好。

d1b

“走出去”,是指走出校园,走近现场。具体做法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法律职能部门,如旁听庭审、走近监狱、感知现场等参观活动。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案发现场、采访一些当事人等活动。

4.内外结合,构筑学校、社会、家庭法制教育立体网络。

寻找未成年听障者的犯罪原因,我们发现很难找出关键的根源,因为这是一些综合因素的汇集点。所以,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综合提高学生的法制水平。

(1)家校结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届老师。因此,家长和家庭环境是阻止听障学生犯罪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法法制观念往往不甚理想,加之家校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渠道不甚畅通,也是学生教育的短板。具体做法如下:

“一所学校”,是指家长学校。学校一方面教给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普及法律知识,要求家长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遵纪守法,为学生做好榜样。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改变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放任自流;时常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变化,耐心、细致地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护和教诲。

“一本档案”,是指学生言行档案。档案记录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言行,分别有老师和家长的签字和建议,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指导和告知,做到教育的沟通和衔接。

(2)学校与社会结合,建立听障者维权体系。

现实中,毕业的听障学生失去学校和家庭的监管和呵护,一方面表现为缩手缩脚,被侵害后投诉无门,只能忍气吞声,另一方面表现为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社会打击力度欠缺,任其发展。因此,学校协助相关部门承担起一定的跟踪和监管功能是必要的。

“建档”是为毕业学生建立跟踪档案,对他们的去向、工作、家庭状况进行跟踪联系,做到实时了解、实时指导、实时帮助,让学校成为他们永远的家。

“维权”是指牵头成立以民政、司法、教育、听障者相关方的维权协会。为遭到侵害无处投诉的毕业学生寻求帮助,做他们的后盾。

“联谊”是成立以学校牵头的毕业学生联谊会。目的是加强联系,了解动态,提供指导。挖掘其中的优秀分子,以鼓励在校学生。

上一篇:例谈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几种导入方式 下一篇:导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