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城市化模式应用于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比较

时间:2022-09-14 08:58:45

两种城市化模式应用于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比较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这个特殊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本身的特点,着重从经济学、生态学以及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城市化发展的两种模式于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定性描述和对比分析,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城市化 成本 效益 生态美学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23-02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受城市辐射深刻影响的过渡地带。从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角度来看,这一地带虽然兼有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组合优势,大的开发潜力,但同时也是土地利用问题最盾最尖锐的地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重点关注的主要生态环境脆弱带之一。??

城市化是以从事农业为主、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村或乡村,向以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居民相对集中的城镇或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城市地域以经济和人口集聚而呈现的扩展型城市化,即由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产生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域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劳动力转化和小城镇建设而呈现的集聚型城市化,即由农村自身经济发展产生的“自下而上”的农村城市化。??

1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利用城市边缘区土地

1.1 利用的成本分析

1.1.1 城市城市化模式的成本

在这种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当中,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化的前沿地带,首先会受到城市扩展的影响。城市边缘区一般作为城市发展的扩展区和缓冲区,其聚集的低收入人群和所从事的低层次产业都是城区高收入人群和所从事高层次产业的重要补充,而且还承担疏散城区交通,处理城市废弃物,承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城市必不可少的功能。所以,城市扩张首先就会选择城市边缘区当作其规模扩大的载体。一些老城区的工业基地,或者是新兴的一些工业产地会选择布置在城市边缘区;根据“逆城市化”的潮流进行房地产的开发,用于缓解城市中心区集中的人口压力、交通紧张及公共服务不足等严重又紧迫的问题;或者是作为疏散城市垃圾及污染的位置。

(1)城市边缘区用于工业用地的成本。将工业用地转移至此,首先是巨大的土地用地成本。城市边缘区土地的权属关系一般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征收土地的费用很高。由于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大多是农业用地,当其被转成建设用地时,土地价格暴涨,在这种比较利益巨大差距的强烈驱动下,会导致很多本区农民将其地征用为建设用地,以获得暂时性的收入。但这种流转土地的冲动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加大社会成本。

图1 用于工业用地的成本

(2)“逆城市化”在城市边缘区进行房地产的开发。在“逆城市化”房产开发过程中,首先也是土地用地成本,征地费用成本同样很高。然而城市边缘区的土地权属很混乱,容易导致一系列土地流转上的权属纠纷。此外,这些地方基础设施薄弱,条件还不成熟,所以需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来满足城市居民的高要求。为了追求安宁的生活环境,城市里住在城市边缘部位的人很多都是富人,但这些地带人们普遍素质不高,并且多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因此居住的人员比较多元化,要进行观念上、思想上、价值上的融合,也需要成本;为维持这些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的问题也是很大的社会成本。

图2 用于房地产开发成本

(3)承担疏散城市交通或使排放城市生活垃圾或工业废弃物的作用。由于城市边缘区的原始条件比较差,把这里作为疏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挤的载体,建设的成本很高。排放城市垃圾或工业污染物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土地受到严重污染,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然而,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忽视一些生态环境上的问题,以至于以后整治环境问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图3用于疏散地成本

总体来说,城市扩展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其成本主要表现在1)城市生产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支出上;2)城市行政管理费用的总支出上。

1.1.2 农村城市化的模式的成本

农村城市化即农村城镇化。首先小城镇处于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收益的边界,这种收益差距实现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另外,城市边缘区发展成小城镇这种模式对于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的标准要弱些,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此外,城镇化过程中,在该区域建制一些房子,可以缓解那些进城务工人员购房的压力。这使农村城镇化所产生的一些乡镇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特别是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吸收非农业就业人口,这样可以相应的减小社会成本。

图4 农村城市化成本

1.2 效益分析

因为土地利用的外部性,所以造成土地利用结果的多样性,全面了解土地利用效益很有必要。土地利用效益是把土地利用所得到的各种成果与劳动消耗的相关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可以从三方面去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城市城市化是人口,资本等要素向城市聚集和城市经济能量向周围地区扩散的过程。城市城市化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可以选取一些指标来分析。

表1 效益指标

根据这一系列的指标可以测算出两种模式下土地利用的效益。对于第一种模式来说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高。因为相同的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城镇)其形成的效益不同,特别是经济效益方面。这些资源经历着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向其聚集的过程,产生聚集效应,城市规模扩大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影响其周边区域。而且对于一些工业园的形成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并且能够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而对于农村城镇化来说,一些乡镇企业都比较分散,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聚集效应,其经济效益较前者来说要弱点。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由于城市边缘区大部分的土地还是用作农用的,前者由于很多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的输出,还有大量占用耕地,将其转变为建设用地,则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会使得土地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减弱,进而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社会效益来说,前者因为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导致行政管理难度加大。

如果只从成本效益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城市土地边缘区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就经济效益而言,城市城市化的这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大,它具有强大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而农村城镇化这种模式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不是很大,而对于生态效益指标来说,农村城镇化的这种模式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小点。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单是从这个角度,可以知道农村城镇化这种模式对于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相比较城市城市化模式对于土地利用要好些。通过分析效益成本,然后比较两者的大小,这个数值的大小能说明两者的比较的结果。

2 从生态及美学的角度去看

城市化过程导致环境退化并对城市边缘区构成的威胁主要有3方面:自然环境向人类居住区的不可逆转换;自然资源的攫取和耗竭;城市生产与生活造成“三废”物质在地球圈层中产生、积累与扩散。高速城市化过程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3方面影响都直接与土地相关。土地作为地球表面的历史自然体,具有资源、环境与生态属性且有生产力功能、环境生态功能、仓储功能、基础支撑功能、原材料功能以及景观文化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所面临的压力日益突显,土地六大主要功能将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土地功能的转化、弱化及特定功能的消失。其后果体现为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城市边缘区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有的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加上受到城市的区位条件的制约,因此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竞争激烈,导致土地污染现象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另外从美学即景观格局的角度来看,作为景观来发挥它的土地利用方式,既没有在物质上利用土地,也没有在消耗意义上利用土地。具有景观价值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美学性。

(1)城市边缘区受到城市用地的刚性扩张的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城市边缘区的农业用地。城市边缘区的农业用地逐步转变为建设用地,数量在急剧的减少,本来农业用地所承担的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受到严重挑战,生产、生态功能逐渐弱化,并且有些根本就转化了其初始的功能,变成了建设用地的功能。原有功能的弱化或消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在城市工作的农村人口常常住在城市边缘区,这就需要更多的居民点用地,加上常常有投机商购买城市边缘区土地,这样就使大量的土地改变原有功能;大量建筑用材料从城市边缘区运往城区,需要更多的道路以及进一步获取资源的场所;大量的城市废物需要更多的垃圾处理填埋场;占地面积大的休闲场所(如高尔夫球场)占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功能改变,失去原来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另外城市规划中刻意保护的绿化隔离无外乎就成为整个城市的生态屏障,但是也岌岌可危,绿色空间减少,会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区域的这种外延式的蔓延,终将使得边缘区消失。这样就会形成环境承载能力差,而且城市生活垃圾也没有了承载之地。没有了这种过渡带这些就会慢慢被输入到乡村,使乡村容貌受损,也不符合新农村的建设的要求。另外从美学角度来看,城市边缘区逐渐被吞噬甚至到消失,也会严重破坏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差异,这样容易使城市的景观单一。城市与乡村之间巨大的景观差异,中间没有过渡带的景观,会容易造成人们视角上的突兀性,不具有景观意义上的美学性。

(2)农村城镇化将过渡带转变成小城镇,对于农业用地的非农化程度以及耕地的流失这种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生态破坏都比较小。此外在土地污染方面也没有前者严重,土地功能的弱化及消失方面也比较小。城镇在联系城市和农村之间就有个过渡段,这就使得它本身作为联系城市和乡村的纽带的作用并没有一下消失,景观变化相对来说就会很平缓,不会造成城市景观的单一性。所以这种模式下其遭受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美学上的感官享受都比前者模式相对好点。

3 结论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在两种城市化发展模式下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我们分别从成本、效益、生态美学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这两种利用模式,可以得出一个相应的结论。这对于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每个城市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指标值测算出哪一种更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哪一种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景观格局的优化。再根据本身的发展规划及特点具体分析到底哪种模式更适合于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

注释:

张鹏,刘一苏.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问题及其对策[J].现 代农业科技,2006.

裴丹,李迪华, 俞孔坚.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 模式[J].城市化.

上一篇:OPC技术在PAC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气候变化对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人口迁移的影响研...